歡迎訪問福建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福建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試院www.eeafj.cn為準。
    下載APP
    城市:
    自考系統(tǒng):
    所在位置:福建自考網 > 自考信息 > 福建自考-全國自考00401《學前比較教育》絕密押題資料

    福建自考-全國自考00401《學前比較教育》絕密押題資料

       來源:其它     點擊:
    自考在線學習 +問答

    學前比較教育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機密)

    第一部分

    比較是非常具體的,每天都在發(fā)生著的人的行為。

    從認識別人而得到的自我認識,是比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價值的教育。

    ——貝雷迪

    學前比較教育能讓我們吸取外國學前教育的經驗教訓,加強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

    學習目的與要求

    1、深刻認識學前比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義

    2、掌握學前比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能將這些基本方法貫穿運用于日后的學習和

    實際研究過程中

    考核知識點

    1、學前比較教育

    2、區(qū)域研究與問題研究

    3、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意義

    一、學前比較教育的意義

    1、增長見識,擴大視野,加深對各國學前教育的認識

    這是由學前比較教育的任務所決定的,學前比較教育就是對各國的學前教育進行

    比較研究。

    貝雷迪認為: “從認識別人而得到的自我認識,是比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價值的 教育?!?/p>

    2、促進學前教育經驗的借鑒,推動學前教育的變革與發(fā)展

    埃德蒙·金: “一切比較教育的研究都含有改革的意思(否則,為什么要費心去比較)”

    “比較教育之父”朱利安:

    “任何一位精明而見聞廣博的政治家都會從別國的發(fā)展

    和繁榮中發(fā)現(xiàn)繁榮自己國家的一種途徑。 ”

    3、促進學前教育的國際化,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學前比較教育研究的重心就是要為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促進學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服務。通過比較研究,能夠尋求出適合于本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和學前兒童成長的最佳途徑、手段、形式、策略和方法。

    4、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用比較的方法,可以使學生通過對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相似或差異作出研

    究和判斷,學會用哲學的、邏輯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如何進行比較研究。

    二、學前比較教育的概念

    (一)比較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比較產生于教育行為發(fā)生交流的那一刻。

    2、 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了教育比較。

    3、作為一門學科,比較教育形成于

    19 世紀初葉。

    原因:第一次科技革命 工業(yè)發(fā)展 各國互訪頻繁 為比較教育的產生提供了條 件

    4、 1817 年,法國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與初步意見》一書, 首次明確提出比較教育這一概念, 主張借鑒和改進本國的教育。 故而被稱為 “比較教育之父 ”。 此時,比較教育以 “輸入 ”別國的教育制度、政策、經驗為使命。

    朱利安生平簡介

    1、法國人

    生于巴黎 1775-1848

    2、在政治、教育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3、曾參與政治及軍事,曾任學生外交官、教育部長

    4、革命遇挫,政治和軍事未給朱利安帶來希望,促使他關注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對人類的再生,對社會的改善,對國家的真正文明和繁榮,產生持久的和根本的影響。 ——朱利安

    5、1801-1819 傾力于教育, 主要研究裴斯泰洛奇的思想,

    并萌發(fā)了研究比較教育的思想。

    5、 20 世紀初,第二次科技革命 對教育再次提出新要求

    此時,比較教育從籠統(tǒng)的訪問和借鑒,轉向分析決定各國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6、 1933 年美國比較教育學家康德爾發(fā)表《比較教育》一書,這是比較教育躋身大學的一個標志,屆此,比較教育正式成為教育科學中的一個獨立分支。

    7、 20 世紀 50 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各國開展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 此時, 國際教育組織相繼成立、 比較教育刊物相繼創(chuàng)刊、 比較教育的教學得到重視、 研究的方法與觀點多種多樣。

    總之,比較教育是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當代世界各國、各區(qū)域、各民族的教育進 行跨文化比較研究,揭示影響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找出教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以促進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改進本國、本地區(qū)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門教育科學。

    (二)學前比較教育的概念

    學前比較教育是比較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以比較分析的方法,研究當代

    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揭示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以改進本國學前教育的一門教育學科。

    三、學前比較教育的特征

    (一)可比性

    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同一學前教育問題進行比較。

    (二)環(huán)球性

    側重于研究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異同點,并進行橫向比較研究

    (三)跨時間性

    不僅注重當代,也應覆蓋一定的歷史時段。

    (四)跨學科性3

    涉及政治、經濟,涉及人文學科、社會學科、教育學科等。

    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

    一、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目的

    1、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學前教育經驗,改進本國的學前教育實踐

    例如,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綜合教育活動課程、活動教育課程、游戲課程、一日生活課程

    2、向外國介紹本國學前教育的成就和經驗,以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例如, 1993 中美幼兒教育研討會

    二、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對象及分析

    (一)研究對象

    (1)當代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學前教育

    (2)影響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3)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

    (二)研究對象分析

    1、從研究領域來說

    涉及學前教育的整個領域,研究的重點是:對改進本國學前教育有重大意義的

    各國學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學前教育問題

    2、從研究時間來看

    以當代學前教育為中心

    3、從研究空間來看

    研究世界各國的學前教育,包括

    1)外國學前教育的研究

    2)國與國之間學前教育的比較研究

    3)對世界學前教育的整體研究

    4、從研究的深度上說

    包括( 1)描述性研究( 2)原理歸納研究( 3)問題解決研究

    三 、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內容

    1、宏觀層面

    包括學前教育法制建設、政策制定與投入水平;各種教育教養(yǎng)機構;學前教育

    的發(fā)展目標及其相應的配套措施等。

    2、微觀層面

    包括不同國家學前教育機構所具有的特點;不同國家學前教育機構保育教育的

    內容、組織形式、具體手段、具體方法等。

    3、宏觀與微觀結合

    (1)各國學前教育的概況

    (2)各國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與體制

    (3)各國學前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4)各國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

    (5)各國學前教育的設施和經費

    (6)各國學前教育的主要幼教思想4

    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學前比較教育的方法論基礎

    (一)用整體的觀點考察學前教育

    (二)用發(fā)展的觀點考察學前教育

    (三)用實踐的觀點考察學前教育

    我們不能像小孩逛花園那樣,信步漫游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從一棵樹上采取一朵花,從另一棵樹上摘取一些葉子,并且希望把所搜集到的東西栽種在自家的土地上,就會得到一棵活的樹。 ——薩德勒

    二、學前比較教育研究的類型

    (一)橫向比較研究、縱向比較研究和綜合比較研究【以比較的時間進行分類】

    橫向比較研究:對同一時期不同國家學前教育的比較研究。

    縱向比較研究:對同一國家不同發(fā)展階段學前教育的比較研究。

    綜合比較研究:橫縱皆有。一般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不同發(fā)展階段學前教育的比較研究。

    (二)平行比較研究和影響比較研究【以比較對象相互影響的程度進行分類】

    平行比較研究:對兩個或多個被假設為互無影響的國家的學前教育進行比較研究。

    影響比較研究:對兩個或多個在社會經濟文化、尤其是在學前教育方面互相影響較大的國家的學前教育進行比較研究。

    (三)專題比較研究和總體比較研究【以比較研究的內容進行分類】

    專題比較研究:把各國同一類學前教育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而各國學前教育的特點和發(fā)展的共同趨勢。

    《中歐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比較》

    總體比較研究:對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做全面的比較研究。

    《中美學前教育的研究》

    (四)定性比較研究和定量比較研究【以比較方法的性質進行分類】

    定性比較研究:從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學前教育的本質。

    定量比較研究:主要運用量化理論,著重利用統(tǒng)計測量的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以此推斷學前教育的發(fā)展狀況。

    (五)宏觀比較研究和微觀比較研究【以比較對象的整體性和局部性進行分類】

    宏觀比較研究:對學前教育系統(tǒng)或其與外部關系的整體研究。

    微觀比較研究:對學前教育系統(tǒng)內部具體的、局部的研究。例如,比較兩個地區(qū)的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比較兩國學前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等。

    (六)區(qū)域比較研究和問題比較研究【以比較的范圍進行分類】

    區(qū)域比較研究:按地理區(qū)域、社會制度、民族傳統(tǒng)、政治背景、經濟狀況、語言習慣等不同標準,把世界不同國家、地區(qū)或民族分成不同的國家群、區(qū)域群或民族群,然后再對他們之間的學前教育進行總體比較的研究。

    問題比較研究:把不同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學前教育理論或實踐按問題分類,進行相應比較分析的研究。

    三、學前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

    1、參觀訪問法:是研究人員實地參觀訪問研究對象,從而獲得第一手資料的方法。

    2、現(xiàn)場法:指研究人員深入其境,進行較長期的觀察研究的方法。通過身臨其境,參與各種活動,進行較長時期的觀察研究,來獲得真實可靠的感性材料。

    3、問卷法:指研究人員用書面或通信形式收集材料的一種方法。

    (二)文獻法

    通過查閱重要的學前教育文獻資料,了解國外學前教育發(fā)展情況的一種方法。

    (三)比較法

    依據一定的標準,比較不同國家學前教育的制度和實踐,尋找其異同點,找出規(guī)

    律并揭示學前教育的本質屬性和發(fā)展趨勢的一種方法。

    (四)分析法

    對比較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說明和概括,從而得出有價值的結論的一種方法。

    (五)統(tǒng)計法

    采用數理統(tǒng)計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量化處理。

    (六)移植法

    將一個國家某個學前教育領域中發(fā)現(xiàn)的新理論或新技術,應用或移植到其他國家

    學前教育的相關領域。

    思考:

    1、從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看學前比較教育研究的意義。

    2、比較教育是如何產生和發(fā)展的?

    3、你認為運用哪些方法來研究學前比較教育較為科學有效?

    參考書目

    [1] 霍力巖.學前比較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2] 李生蘭.比較學前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3] 曹能秀.學前比較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4] 史靜寰、周采.學前比較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第二部分

    中國學前教育概況

    一、中國學前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不同學制下學前教育機構名稱的演變

    1902 年,張百熙草擬了《欽定學堂章程》 ,即壬寅學制,雖經頒布但并未實施。

    1904 年,張之洞、張百熙、榮慶合訂了《奏定學堂章程》 ,即癸卯學制,其中的 《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是我國第一個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它將公共幼兒教育的機構定名為蒙養(yǎng)院,保育教導

    3-7 歲的兒童。確定了蒙養(yǎng)院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 近代學前教育才開始產生并逐步發(fā)展起來。

    1912 年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利國 ——中華民國, 成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 時政府。蔡元培擔任臨時政府教育部的第一任總長,在他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丑(1912—1913)學制”將蒙養(yǎng)院改稱蒙養(yǎng)園,收未滿 6 歲的兒童。

    1922 年,教育部又制定并公布了《學校系統(tǒng)改革令》 ,即壬戌學制,將蒙養(yǎng)院改稱幼稚園,規(guī)定收受 6 歲以下的兒童。

    1923 年,陳鶴琴在南京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所幼教實驗中心,即私立南京鼓樓幼稚

    園(現(xiàn)為南京鼓樓幼兒園,屬于公立園) 。

    1951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公布《關于改革學制的規(guī)定》

    ,產生了新中國第一個學制。新學制規(guī)定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為幼兒園。從此,自 1922 年壬戌學制定名,沿用了30 年的“幼稚園”改稱為“幼兒園” 。

    (二)有代表性的學前教育機構

    (1) 1903 年 湖北巡撫

    端方 在武昌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學前兒童教育機構湖北幼稚園

    【1904 年《奏定學堂章程》頒布以后,改名為武昌蒙養(yǎng)院】

    (2)1905 年巡撫端方在湖南 創(chuàng)辦了湖南蒙養(yǎng)院

    (3)1923 年,陳鶴琴在南京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所幼教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二)有代表性的學前教育機構

    (1) 1903 年 湖北巡撫端方 在武昌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學前兒童教育機構湖北幼稚園 【1904 年《奏定學堂章程》頒布以后,改名為武昌蒙養(yǎng)院】

    (2)1905 年巡撫端方在湖南 創(chuàng)辦了湖南蒙養(yǎng)院

    (3)1923 年,陳鶴琴在南京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所幼教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二、中國學前教育的現(xiàn)狀

    (一)人數方面

    1995 在園幼兒 1972.23 萬 教師 86 萬 師生比 1:22

    2001 在園幼兒 1373.62 萬 教師 63 萬 師生比 1:22

    2002 在園幼兒 2036.02 萬 教師 66 萬 師生比 1:31

    2003 在園幼兒 2004.00 萬 教師 71 萬 師生比 1:28

    2004 在園幼兒 2089.40 萬 教師 76 萬 師生比 1:27

    2005 在園幼兒 2179.03 萬 教師 84 萬 師生比 1:26

    2008 在園幼兒 2474.96 萬 教師 90 萬 師生比 1:28

    2009 在園幼兒 2657 萬 教師 985889 師生比 1:27

    2010 在園幼兒 2976 萬 教師 1144225 師生比 1:26

    2011 在園幼兒 3424 萬 教師 1315634 師生比 1:26

    2012 在園幼兒 3685 萬 教師 1479237 師生比 1:25

    (二)辦園體制方面

    1、計劃經濟時期

    國家和集體全部包辦,都為公辦園

    2、改革開放以后

    國家、集體和個人相結合 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并存形成了政府辦園、 集體辦園和個體辦園相結合的辦園體制 ,其中以教育部門辦園為骨干,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

    (三)教育經費方面

    1991 幼教經費總數 5.22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0.7%

    1996 幼教經費總數 29.12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1.3%

    2000 幼教經費總數 51.00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1.3%

    雖然增長速度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四)幼兒入園率

    1、

    2000 學前三年受教育率是 37.4%

    2004 我國 3-6 歲幼兒入園率為 40.75%7

    2009 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是 51%

    2、對比海南與江蘇幼兒入園率狀況

    海南省 2007 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 44.43%。

    江蘇省 2007 年,江蘇省普及幼兒教育,全省學前三年普及率達到95%。

    中國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與體制

    一、中國的學前教育法規(guī)

    1、1951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公布《關于改革學制的規(guī)定》

    ,產生了新中國第一個學制。新學制規(guī)定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為幼兒園。從此,沿用了 30 年的“幼稚園”改稱為“幼兒園” 。

    2、1989 年,國家教委頒發(fā)了《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 (1996 年正式施行) ,規(guī)程進 一步拉開了改革的帷幕。 《規(guī)程》規(guī)定了幼兒園的保育目標、保育任務、保育原則、以及保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等。這個文件一直延用至今,這很重要的一個文件。

    3、1989 年,國家教委頒發(fā)了《幼兒園管理條例》 ,它用法規(guī)的形式規(guī)定了幼兒 園的任務、管理以及保教工作,明確了地方政府的責任,使我國的幼兒教育管理跨入了法制化軌道。

    4、2001 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綱要》是《規(guī)程》的下位文件, 《規(guī)程》涉及的面很廣且比較宏觀,《綱要》則指將其第四章“幼兒園的教育”的內容展開并具體化,以在《規(guī)程》與教育實踐層面之間架起過渡的橋梁。 另外, 我國還簽署了 《兒童生存、 保護和發(fā)展的世界宣言》

    和《兒童權利公約》 。

    知識拓展

    制定學前教育法是當務之急

    民進中央認為,抓緊研究制定學前教育法,是解決我國當前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中諸多突出問題,促進學前教育事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對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的重點,民進中央提出如下建議:

    1.明確學前教育的性質地位、方針機制。

    確立以“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公共財政

    支撐、多渠道投入相結合,公辦民辦共同發(fā)展”

    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方針與機制。

    2.明確學前教育的管理責任和管理體制。

    明確并強化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提供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主導責任 。明確規(guī)定中央、省、地、市應設立學前教育專門行政管理機構,縣應有專門機構或專職干部。

    3.建立以公共財政為支撐的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明確規(guī)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性教育預算中單項列支學前教育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明確規(guī)定逐步加大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性投入中學前教育經費的比例;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每年新增教育經費優(yōu)先投向農村學前教育。貧困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學前教育發(fā)展以政府投入為主。同時,明確建立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的成本分擔機制。

    4.建立公辦為主,公辦民辦共同發(fā)展的辦園體制。

    城鄉(xiāng)實行不同的辦園體制:農村地區(qū)以政府投入、政府辦園為主,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到農村舉辦幼兒園;城市、縣城地區(qū)則應多種形式辦園,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廣泛發(fā)動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多渠道投入,形成公辦和民辦共同有序發(fā)展的格局。

    5.明確幼兒教師的身份、待遇和培訓、職稱等權利。

    明確學前教育從業(yè)人員特別是幼兒教師的身份與地位,資質、聘任與考核等要求,

    明確幼兒教師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政治、經濟待遇,并對其責任、義務、工資、待遇、醫(yī)療與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險、職稱和培訓等基本權益作出明確規(guī)定。

    6.建立學前教育的督導評估與問責制度。

    明確建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質量評估制度,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督導和問責制度。將各級政府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職責及落實情況、規(guī)劃實施、經費投入與教師編制、待遇、培訓、隊伍建設情況等,作為考核各級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其領導的重要內容。

    7.建立優(yōu)先保障農村和弱勢群體學前教育、保障教育公平的機制與制度。

    明確以政府辦園為主、財政投入為主、公辦教師為主發(fā)展農村和中西部貧困地區(qū)的學前教育 ;地方財政不足的地區(qū),中央財政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貧困農村、少數民族等欠發(fā)達地區(qū),以及城鄉(xiāng)貧困、弱勢群體等實施多種形式的資助。

    二、中國的學前教育體制

    (一)中國學前教育的行政管理體制

    統(tǒng)一領導 、地方負責、分級管理

    (二)中國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

    1、托兒所 招 1.5-3 歲的兒童,每班 10-20 人, 2-3 名教師。

    2、幼兒園 招 3-6 歲的兒童,小班 25 人,中班 30 人,大班 30-35 人。

    3、學前班 招 5-6、7 歲的兒童,人數不超過 40。

    (三)辦學模式的調整

    1、城鎮(zhèn)

    教育部門辦園、政府機關辦園、企業(yè)辦園、個體辦園

    2、農村

    主要是學前班這種形式。

    中國學前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一、中國的學前教育課程

    (一)中國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發(fā)展

    1、20 世紀 20-30 年代

    “幼稚園課程,乃幼稚生在幼稚園一切之活動也。 ”注重幼兒的活動和經驗,認為幼兒的一日活動都是課程。

    2、20 世紀 50 年代

    受蘇聯(lián)影響, 1952 年頒布了《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草案)》和《幼兒園暫行教學綱 要(草案) 》,規(guī)定幼兒園的課程包括體育、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圖畫手工等六科,奠定了新中國幼兒園分科課程的格局,這是我國幼兒園課程進行的第二次改革。

    3、20 世紀 80 年代

    1981 年,頒布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9 年,頒布了《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草案) 》和《幼兒園管理條例》 ; 改變了 50 年代以來分課教學一統(tǒng)天下的狀況,強調整體性、聯(lián)系性;強調幼兒主體教師主導;強調幼兒的主動性。9

    4、20 世紀 90 年代

    (1)注重幼兒的整體發(fā)展,注重課程內容的整合;

    (2)強調幼兒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3)強調情感、游戲及日常生活活動在幼兒發(fā)展中的作用;

    (4)強調社會文化環(huán)境、團體合作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5)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教學形式;

    (6)強調課程的預設性和生成性;

    (7)強調幼兒完整人格的塑造;

    總之,課程呈現(xiàn)出多元化、個性化、本土化的趨勢,多種形式的幼兒園課程格

    局逐步形成。

    (二)中國學前教育現(xiàn)行的課程

    2001 年,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體現(xiàn)了我國幼兒園課

    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我國現(xiàn)今課程建設的指導性文件。詳情參見相關文件。

    二、中國的學前教育教學

    1、我國目前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幼兒園教材。一般各省都有自己的幼兒教育統(tǒng)編教材,好的幼兒園還有自己的園本教材。

    2、上課時間:小班 10-15 分鐘【 25 人】

    中班 20-25 分鐘【 30 人】

    大班 30 分鐘【 35 人】

    每天的教育活動時間為 2 小時左右;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也為 2 小時左右

    中國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

    一、中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ǎng)的發(fā)展

    在中國最早開辦幼教師資訓練班及幼稚師范的,是外國的教會。

    1、1889 年,美國 衛(wèi)理公會在蘇州 英華女中 創(chuàng)辦的初期就曾辦過幼教師資培訓班。

    2、1892 年,美國 監(jiān)理公會傳教士 海淑德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一個幼稚園教師訓練班

    3、1898 年,英國 長老會 在廈門 創(chuàng)辦幼稚園師資班,這是教會在我國最早設立的一所獨立的幼兒師范。 【1912 年發(fā)展成為懷德幼稚師范學?!?/p>

    4、1902 年,美國教會在蘇州辦景海女學,該校以培養(yǎng)幼稚園教師為主。

    5、1940 年,陳鶴琴在江西泰和

    創(chuàng)辦了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這是我國第一個公立的幼稚師范學校。

    二、中國對學前教育師資的規(guī)定

    參見課本或《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

    三、中國學前教育師資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中專、大專為主,本科為輔的幼教師資隊伍。不久,幼兒

    教師將實現(xiàn)以???、本科學歷層次為主體。

    四、中國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體系

    【參見課本 】

    中國學前教育的設施和經費

    一、中國學前教育的設施【參見課本 】

    (一)《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對園舍、設備的要求

    (二)國家教委、建設部的規(guī)定

    (三)我國現(xiàn)有幼兒園設備的現(xiàn)狀

    二、中國學前教育的經費

    (一)《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關于經費的規(guī)定

    【參見課本 或《規(guī)程》】

    (二)我國幼兒教育經費的現(xiàn)狀

    1991 幼教經費總數 5.22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0.7%

    1996 幼教經費總數 29.14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1.29%

    2000 幼教經費總數 51.63 億 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額的 1.34%

    原因有二:

    1、我國財政投入教育的總量不足。例如,原定目標到2000 年國家財政教育經費要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1%。實際上這一目標并沒有實現(xiàn), 2000 年,教育經費僅占2.8%。

    2、在僅有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的教育總經費中,資金分配向高等教育傾斜。

    例如, 2000 年的教育經費中有25.4%用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只有1.38%用于發(fā)展幼兒教育事業(yè)。 我們的幼兒占全國各級學校在校生總數的9.2% ,我們的幼教職工占全國普通教職工總數的 7.8% ,而政府的投入僅占教育總經費的 1.3%,教育總經費又只占國內生產總值4.1%。

    這種投資體制的缺陷在哪里?

    第一,幼兒教育資金不能實現(xiàn)自由流動

    第二,財政資金分散,不能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影響幼兒教育的公平和平穩(wěn)發(fā)展

    鑒于幼兒教育財政投資體制的以上弊端,我國可以嘗試進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

    第一,對幼兒園進行歸屬調整

    第二,建立各級教育和財政部門相互貫通的財政投資體制

    但這種幼兒教育財政投資體制也存在著弊端 :

    在加重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和財政責任之時 ,上級政府 ,如地市級、省級和中央級別的政府可能乘機減輕自己的財政負擔和轉移自己的財政責任。 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制定與該財政投資體制相配套的幼兒教育財政經費籌資和支出政策。

    例如,規(guī)定各級政府承擔幼兒教育經費的比例。以法規(guī)的形式規(guī)定各級政府出

    資幼兒教育的份額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

    挪威政府對公辦幼兒園的幼兒教育成本的分擔比例是 :州政府補助36.2%、地方政府補助 27.9%、父母付費和其他收入共35.9%;對私立托幼機構幼兒教育成本分擔的比例是州補助 39.3%、地方政府補助8.2%、父母和其他收入來源52.5%。美國 1995 年的幼兒教育和看護經費 ,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和幼兒家庭承擔的比例分別為27%、14%和 59%,而且多年來基本維持這一比例。

    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經費的構成情況是:

    以財政撥款為主渠道

    《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實施以來,幼兒教育經費來源拓寬。首先,收費成為幼教經費的重要來源。各地逐步建立了“按類評估,按質定價”的收費政策,把收費標準和辦園質量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其次,各級政府征收的教育稅費是幼教經費的重要來源。

    最后,還有一部分社會捐資助學的資金。

    中國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學前教育思想

    蔡元培生平

    (一)“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論

    1、軍國民教育

    即軍事體育。

    2、實利主義教育

    所謂實利主義教育,就是要加強教育與國民經濟生活的關系,加強職業(yè)技能的培

    訓,使教育能發(fā)揮提高國家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公民道德教育

    軍國民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旨在富國強兵, 但即使國富兵強, 也會出現(xiàn)如智欺愚、 強凌弱、貧富懸殊、資本家與勞工之間矛盾激化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 “教之以公民道德 ”。

    4、世界觀的教育

    所謂世界觀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人們一種立足于現(xiàn)象世界但又能超脫現(xiàn)象世界而

    貼近實體世界的觀念和精神境界。

    5、美育

    美感教育與世界觀教育緊密聯(lián)系。美感教育是世界觀教育的主要途徑。

    (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

    “教者預定一目的,而強受教者以就之;故不問其性質之動靜,資稟之銳鈍,而

    教之止有一法,能者獎之,不能者罰之”。

    “新教育則否,在深知兒童身心發(fā)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如農

    學家之于植物焉,干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需食則資以肥料,好光則復以有色之玻璃;其間種類之別,多寡之量,皆幾經實驗之結果,而后選定之;且隨時試驗,隨時改良,決不敢挾成見以從事焉。 ”

    “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

    (三)論學前兒童美育的實施

    蔡元培是我國近現(xiàn)代美育的首倡者。關于學前兒童美育的實施,他提出以下幾

    點意見

    1、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

    2、孕婦產兒以后,就遷到公共育嬰院。

    3、幼稚園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過渡機關。

    (四)論學前兒童公育的思想

    1、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對兒童產生的不良影響。

    2、 “教育是專門的事業(yè),不是人人能擔任的”。

    3、“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實行教育的時間?!?/p>

    4、先從貧兒院下手,只要貧兒院試辦這種事情很有成效,那就可以推廣到不貧的兒童了。”

    二、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平

    (一)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yǎng)。凡人生之態(tài)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 ”

    “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自然成為社會優(yōu)良的分子;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末,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到學校里來,教師須費盡氣力去糾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tài)度,真可算為事倍功半。 ”

    “有志之士,起而創(chuàng)設幼稚園,以正童蒙 ”。

    “從福祿培爾發(fā)明幼稚園以來,世人漸漸的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臺梭利畢

    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慚漸的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校注意比較家庭送來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的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乘早給他建立得穩(wěn)”。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所以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小學教育應當普及,幼稚教育也應當普及” 。

    (二)重視幼兒教育的中國化

    主張辦滿足人民大眾需要的幼稚園。 抨擊了當時的 “幼稚園害了三種大病 ”。

    要創(chuàng)辦適合中國國情的幼稚園,即辦中國的、省錢的、平民的幼兒園

    (三)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

    1.解放兒童的頭腦

    2.解放兒童的雙手

    3.解放兒童的眼睛

    4. 解放兒童的嘴巴

    5.解放兒童的空間

    6. 解放兒童的時間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積極措施有:

    1.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

    2.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

    3.需要因材施教。

    三、陳鶴琴的學前教育思想

    陳鶴琴生平

    (一)活教育的思想

    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

    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

    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體系,包括五大部分: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以及教學原則、訓育原則等。

    1、目的論

    “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p>

    “做人、做中國人、做世界人”

    “愛國家,愛人類,愛真理”

    2、課程論

    陳鶴琴指出: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p>

    活教育的課程有如下特點:

    (1)以大自然大社會作主要的教材,以課本作參考資料,這是直接的活知識、是直接的經驗。

    (2)各科混合或互相關聯(lián)。

    (3)不受時間的限制,沒有分節(jié)的時間表,時間倒為功課所支配。

    (4)內容豐富

    (5)生氣勃勃

    (6)兒童自己做的

    (7)整個的,有目標的

    (8)有意義的

    (9)兒童了解的

    活教育課程編制有

    2 個原則:

    一是根據部頒的課程標準

    一是根據當地實際環(huán)境的情形

    3、方法論

    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活教育重視直接經驗,強調以 “做”為中心,主張在學校里的一切活動, “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

    4、教學原則

    活教育的 17 條教學原則:

    (1) 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2) 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3) 你要兒童怎樣做,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4)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世界

    (5)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7)比較教學法

    (8)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

    (9)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

    (10)替代教學法

    (11)注意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

    (12)分組學習,共同研究

    (13)教學游戲化

    (14)教學故事化

    (15)教師教教師

    (16)兒童教兒童

    (17)精密觀察

    總之,應牢記:

    活動性 (做)原則

    兒童主體性原則

    教學法多樣化原則

    利用活教材原則

    積極鼓勵原則和教學相長的民主性原則

    5、訓育原則

    陳鶴琴認為訓導工作在整個的教育工作上可說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有了訓育原則, 才可以使訓育工作不致茫無頭緒,無所適從。

    訓育原則如下:

    (1)從小到大

    (2)從人治到法治

    (3)從法治到心理

    (4)從對立到一體

    (5)從不覺到自覺

    (6)從被動到自動。

    (7)從自我到互助

    (8)從知到行

    (9)從形式到精神

    (10)從分家到合一

    (11)從隔閡到聯(lián)絡

    (12)從消極到積極

    (13)從“空口說到”到“以身作則”

    思考:

    死教育的特點是什么?

    活教育的特點又是什么?

    死教育:

    1、一切設施,一切活動,教師

    (包括校長 )是中心是主體。學校里一切活動差不多都是

    教師的活動。

    2 、教育的目的,在灌輸許多無意義的零星知識,養(yǎng)成許多無關重要的零星技能。

    3 、一切教學,集中在“聽” ,教師口里講,兒童用耳聽。

    4 、個人學習,班級教授。

    5 、以威以畏來約束兒童。

    6 、教師以個人主見來約束兒童。

    7 、固定的課程,呆板的教材,不問兒童能否了解,不管與時令是否適合,只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上,一課一課的教。

    8 、兒童呆呆板板,暮氣沉沉,不好動,不好問,儼然像個小老人。

    9 、師生界限分明,隔膜橫生。

    10 、校墻高筑,學校與社會毫無聯(lián)系。

    活教育:

    1、一切設施、 一切活動以兒童為中心和主體,

    學校里一切活動差不多都是兒童的活動。

    2 、教育的目的在培養(yǎng)做人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習慣,發(fā)現(xiàn)內在的興趣,獲得求知的方法,訓練人生的基本技能。

    3 、一切教學,集中在“做”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4 、分組學習,共同研討。

    5 、以愛以德來感化兒童。

    6、兒童自訂法則來管理自己。

    7、課程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編訂的,教材也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選定的,所以課程是有伸縮性,教材是有活動性而可隨時更改的。

    8、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上作時很靜很忙,游戲時很起勁很高興。

    9、師生共同生活,教學相長。

    10、學校是社會的中心,師生集中力量,改造環(huán)境,服務社會。15

    第三部分 日本的學前教育

    日本概況

    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高度發(fā)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近

    四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成為當今僅次于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教育與科技日本的科學研發(fā)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應用科學,機械及醫(yī)學領域。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 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 。

    地理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屬于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隔海分別和朝鮮、

    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根據 1998 年的最新測量,包括北方四島(擇捉島、國后島、色丹島、齒舞群島,

    現(xiàn)已被俄占)在內,日本國土總面積377800 平方公里,約相當于俄羅斯的1/ 45, 中國和美國的1/25。 日本的國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 4 個大島和 6848 個小島組成,東西寬300 公里,南北長 3500 公里。日本的國土習慣上自北向南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 8 個地區(qū),不是行政上的劃分。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 (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 (韓方名為“獨島” )領土爭端,與我國存在的釣魚島領土爭端。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

    側和日本海一側 ,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 71%。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 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 全國有 160 多座火山,其中 50 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 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 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 3776 米。

    行政區(qū)劃

    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qū),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

    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 “廳”,即 “都廳 ”、“道廳 ”、“府廳 ”、“縣廳”,行政長官稱為 “知事 ”。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于中國的鎮(zhèn) )、村。 其辦事機構稱“役所” ,即“市役所” 、“町役所” 、“村役所” ,行政長官稱為“市長” 、“町 長”、“村長”。日本被劃分為47 個一級行政區(qū): 1 都, 1 道, 2 府, 43 縣。

    政治

    日本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

    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 憲法規(guī)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 。

    教育

    日本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學制

    為小學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大學 4 年、其中小學到高中為 12 年義務教育。 2002 年度教育經費為6 兆 5798 億日元,占預算總額的 8.1%。大學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有東京大學、

    京都大學等,著名的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

    l日本保育所

    l日本幼兒園

    l1876 年,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幼兒園——東京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誕生

    l1876 年,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幼兒園——東京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誕生

    l幼兒園誕生伊始,其教育形式接近小學教育 (玩具使用“恩物” 、上道德課等 )

    l幼兒園最初的玩具 ——“恩物”

    l20 世紀 20 年代前后開發(fā)的積木玩具

    l幼兒園作為學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確立 —1927~1989 年

    l幼兒園作為學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確立 —1927~1989 年

    l確立幼兒園教育的綜合性—1989 年~

    兒童教育的根本是“符合兒童的生活拓展”、“通過“玩”來進行的綜合指導”、“因人而異的指導” 。

    從園所數量看,到1992 年 5 月 1 日,國立幼兒園有49 所,占 0.3%;公立有6220 所,占 41.5%;私立有 8737 所,占 58.2%。

    日本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與體制

    一、學前教育法規(guī)

    見課本

    二、學前教育體制

    幼兒園系統(tǒng) 3-6 文部省 教育

    保育所系統(tǒng) 0-6 厚生省 保育

    幼兒園與保育所的區(qū)別

    當今幼兒園與保育所一體化的趨勢

    若從收容幼兒數的角度上看,國立幼兒園僅收容6613 人,占 0.3%;公立幼兒園收容 391 213 人,占 20.1%;私立幼兒園收容 1 551 042 人,占 79.6%。在日本的幼兒園教育中,私立幼兒園占有絕對優(yōu)勢。

    據文部科學省 2010 年 8 月 5 日發(fā)表的統(tǒng)計數據,全日現(xiàn)有幼兒園 13,392 所,其中國立幼兒園 49 所,占 0.36% ;公立幼兒園 5,107 所,占 38.1%;私立幼兒園 8,236 所, 占 61.5%。

    從國際比較上看, 從圖 1—5 中可看到, 日本幼兒的入園入所率僅次于法國、

    德國(只指西德),而在英美之上。

    三、日本幼兒園及保育所的經營管理

    (一)幼兒園管理

    每個幼兒園的經營管理只是對法律負責,而不是對主管機構負責,主管機構只

    是起監(jiān)督指導作用。

    日本幼兒園在經營管理上的特點是:人員精干,效率高。

    (二)保育所的經營與管理

    保育所是一種公共性極強的設施,并不是誰都可以設立的。日本公立的保育所

    主要是由縣立和市鎮(zhèn)村立的;私立保育所主要是由社會福利法人、公益法人、宗教法人和個人立的。 但不管公立私立與否,嬰幼兒能否入所的決定權都在市鎮(zhèn)村,這一點與幼兒園是大不一樣的。

    保育管理主要是通過評價和記錄,對每天的保育情況進行反省和總結。

    評價包括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人內評價。

    記錄有保育所日志、班日志、兒童記錄票以及指導記錄等。

    表 3—13 是指導記錄的樣式。記錄之后,不僅記錄者要蓋印,所長還要蓋印。

    日本學前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一、課程 見課本

    二、教學

    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A 組

    幼兒 A 說:“老師,請給我 4 張。

    老師說: “一個人平均 3 張呀。”

    幼兒 A 說:“對呀!”

    幼兒 A 取走了 4 張,給同桌的小朋友每人 1 張,然后又到老師那里。

    幼兒 A 說:“老師,再給我 4 張?!?/p>

    取走了 4 張以后,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又分給每人 1 張,然后又到老師那里。

    幼兒 A 說:“老師,再給我 4 張。”

    幼兒 A 把這 4 張取回去以后,又分給了小朋友就完成了分配任務。

    B 組

    幼兒 B 說:“老師,請給我 3 張?!?/p>

    幼兒 B 取走 3 張以后,把 3 張都放在一個小朋友那里,然后又回到老師那里。

    幼兒 B 說:“老師,再給我 3 張。”18

    于是老師又給幼兒 B 3 張,這次幼兒 B 把這 3 張紙給了另外一個小朋友。接著又往返 2 次,為自己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各取回 3 張。

    C 組

    幼兒 C說:“老師,請給我 9 張?!?/p>

    老師說: “好,給你 9 張,可是你怎么算出是 9 張呢?”

    幼兒 C很得意, 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后, 說明了計算過程。 他把左手高高舉起, 右手攥成個拳頭放在一個小朋友頭上,上下擺動右手數“ 1、2、3”,同時把左手的拇指、 食指、中指彎曲。然后把右手移到旁邊的小朋友頭上,數“ 4、5、6”,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再彎曲一次。最后把右手移到另外一個小朋友頭上,數“ 7、8、 9”,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彎曲第三次。通過彎曲左手的 3 個指頭說明給每個小朋友分完了 3 張。最 后幼兒。得意地說: “是 9 張?!?/p>

    雖然老師知道他把自己的那份忘掉了,但是卻沒有當場提醒他。幼兒 C當把 9

    張紙分給了本組的小朋友之后, 才發(fā)現(xiàn)忘了自己的那份。 于是就說:“啊! 老師, 我的那份, 我的那份。”一邊急忙去取。

    D 組也采取了類似 C組的方法。通過讓孩子們自己動腦去想去做,較好地調動

    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幼兒教育上,教師的指導藝術是十分重要的。日本的幼兒園非常注重教育方法,主張進行“潛移默化式” 、“生動愉快式”等教育。

    日本的幼兒園教師,主要是基于以下原理開創(chuàng)出了多種多樣的比較適宜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教育方法。

    1、自發(fā)性原理

    2、環(huán)境原理

    3、興趣原理

    4、體驗原理

    5、自我發(fā)現(xiàn)原理

    6、個性化原理

    7、社會化原理

    8、反復練習原理

    9、發(fā)展的原理

    日本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

    2、日本教師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數年后,通過在大學進修獲得一定的學分,經教學檢定考試合格后,可授予高一級的資格證書。但是,資格證書的晉升需具備一定的條件(見表 2)。

    3、文部省于 2009 年將教師資格證的有效期定為 10 年,每 10 年必須更新一次。

    日本學前教育的設施與經費

    一、設施方面

    房屋設施強調:安全性、耐久性;

    構造上:注重建筑物形狀、承受力設計、抗震抗

    風設計、抗雪設計;

    地基上:要求全面考慮和設計,注意承受力設計、

    水平力設計。

    日本保育室設在二樓必須滿足的條件

    二、經費

    (一)日本幼兒園的經費

    幼兒園的經費, 1950 年為 13 億日元, 占整個學校教育經費的 0.9%。到 1991 年, 幼兒園經費為 8661.97 億日元,占整個學校教育經費的 3.6%。

    從表 2-14 中可見, 在 70 年代末期, 幼兒園教育經費在整個學校教育經費中所占的比 率最高,為 4.1%。近年來,由于出生率下降,幼兒園的幼兒數逐漸減少,故使幼兒園教育經費的比率稍有下降,徘徊在 3.6%左右。但是每年的經費一直是有所增加的。 從表 2-15 中可見,一是從戰(zhàn)后到 70 年代末期日本幼兒園經費的增加幅度較大, 二是自 80 年代以后幼兒園經費的徘徊幅度較小。

    從表 2—16 中可見,公立幼兒園的公費負擔額 1976 年達 88.5%, 1980 年達

    86.3%,由家庭支出的保育費等分別占11.5%和 13.7%。相反,私立幼兒園的公費負擔額, 1976 年僅為 10.2%,1980 年雖稍有增加, 才達 19.9%,而家庭支出的保育費則分別達 79.6% 和 68.1%。

    日本平均每個家庭的年度幼兒教育費支出,從其家庭工資收入總量上看,公立

    幼兒園的幼兒約占 1/30,私立幼兒園的幼兒約占 1/16(只計算男性的工資收入,女性的未計算在內 )

    2008 年,公立幼兒園的財政投入約占 84.6%,家庭負擔約占 15.4%;私立幼兒園 的財政投入約占44.1%,家庭負擔約占 55.9%。

    (二)日本保育所的經費

    根據《兒童福利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保育所“為維持最低標難所需的費用

    由市鎮(zhèn)村支付。 ”即保育所的日常經費是由市鎮(zhèn)村支付的,該經費被稱之為“措施費”

    ,包括保育所的人事費、管理費、事業(yè)費等。 雖說保育所的日常經費是由市鎮(zhèn)村支付的,但并不是說其經費都是由市鎮(zhèn)村負擔的。實際上,該經費是由家長、國家、都道府縣、市鎮(zhèn)村按照一定的標難各自分擔的。 由家長負擔的保育費征收額因家庭收入的多寡而異。首先,日本政府根據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以及納稅情況等將其分為A、B、C、D 四等。

    A 等為收入拮據家庭, 根據《生活保護法》是屬于被保護家庭,故免收保育費;

    B 等為經濟不寬裕家庭,少收保育費,但自 1963 年開始, B等也免收保育費了。

    C等為中等收入家庭,又將其分為3 種類型,分別繳納不同的保育費;

    D 等為收入較好的家庭,進而又將其劃分為12 種類型,分別繳納不同的保育費。至于各個階層的征收標準,由國家每年根據全國消費生活的實況調查去確定每個階層的征收金標準。

    自 1987 年開始,日本厚生省對原來的階層劃分做了新的嘗試。即將

    A、B、CI、 C2、 C3、D1、D2、D3、D4、D5、D6、D7、D8、D9、D10、D11、 D12 的劃分法改成第 1 至 第 10 個階層。其新劃分的每個階層的保育費的征收標準如表 3—19 所示。

    根據《兒童福利法》的規(guī)定,除了根據規(guī)定從家長那里征收保育費以外,其余

    的不足經費由國家、都道府縣、市鎮(zhèn)村三者負擔。這三者的負擔比率是,由市鎮(zhèn)村設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國家負擔 8/10,都道府縣負擔1/10,市鎮(zhèn)村負擔 1/10;由都道府縣設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國家負擔 8/10,都道府縣負擔2/10。 國家負擔的部分,往往達不到規(guī)定的比例。如1986—1988 年的 3 年期間,其負擔比率如圖3—1 所示。從圖 3—1 上可見,國家只負擔了不足部分的5/10,余者由都道府縣和市鎮(zhèn)村負擔 (分別負擔 2.5/10)。

    啟示: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

    2、加大對私立幼兒園的監(jiān)管扶持力度,尤其是經費支持20

    3、教學方面不強迫施教,重視幼兒自發(fā)自主的活動

    4、重視在職教師的研究水平和素質能力的提高。

    日本對幼兒園教師的職后進修有嚴格要求,做到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日本政府為

    了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員的資質,建立了在職教員進修制度,并將教師的在職教育與獲得更高一級的資格證書結合起來。進修方式、進修機關等也多種多樣。

    5、對教育設施要求嚴格,強調設施的安全性

    6、教育經費充足 , 保育所根據幼兒家庭收入的多寡來收取費用,經費分擔比較明確。

    在我國 ,幼兒教育經費整體投入不足、有限資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幼兒教

    育財政投入體制的主要問題。

    7、兒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嚴謹的生活規(guī)范和秩序,強調勇敢、堅韌和頑強

    8、注重團隊合作;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遵守社會共同的道德和行為準則的意識

    9、非常重視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位日本教育行政官員解釋道 :現(xiàn)今的孩子們都生長在一個很小的家庭環(huán)境中

    而沒有機會與同伴相處,更不懂得集體的一員意味著什么。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們在進入小學之前學會在集體中生活。

    日本的學前教育非常重視社會價值、集體概念。所有幼稚園和保育所的課程重

    點都是設計一系列的集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怎樣與同伴相處,懂得什么是集體生活中的正確行為。

    7、兒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嚴謹的生活規(guī)范和秩序,強調勇敢、堅韌和頑強

    8、注重團隊合作;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遵守社會共同的道德和行為準則的意識

    9、非常重視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

    第四部分 韓國的學前教育

    韓國學前教育概況

    1996 入園率 27% 占教育經費的比例 0.9%

    2005 入園率 90% 占教育經費的比例 5%

    韓國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與山東省威海市隔海相望!

    韓國位于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南部。東臨日本海,西面同中國隔海相望。面積 99,237 平方公里,人口 5008 萬,通用語言為韓國語。首都首爾。 韓國經濟水平在亞洲位居前列。人均GDP超過 28739 美元。

    2008 年 1 月 7 日,在韓國漢城西南部的安山 (Ansan),41 名中小學生在當地一處軍 事基地參加由海軍退伍軍人組織的冬季軍訓,在持續(xù) 6 天的時間里,這些孩子將接受體能 和毅力的挑戰(zhàn)。

    韓國學前教育法規(guī)與體制

    一、法規(guī)

    二、體制

    韓國幼兒教育實行教育和保育二元制,幼兒園以教育為主,歸教育部管理;保育

    園、兒童之家等以保育為主,歸福利部管理。

    2011 年 5 月,韓國總統(tǒng)發(fā)表國民講話,宣布自 2012 年起對滿 5 歲兒童采用統(tǒng)一的教育課程,同時所有 5 歲兒童家庭均可享受政府同等的教育財政支持,經費由政府直接撥發(fā)到幼兒所在幼兒園 (教育補助每月 20 萬元韓幣/人,到2016 年將達到每月 30 萬韓元/ 人)。 30 萬韓元相當于 1680 元人民幣。

    試比較日本與韓國在學前教育體制上的異同。

    韓國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

    一、課程

    1999 年韓國頒布《全國幼兒園課程》

    ,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的 5 大目標和 5 大領域。

    2011 年 7 月,韓國的教育科學技術部和保健福利部完成了滿五歲兒童統(tǒng)一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該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是將幼兒教育和保育提到同等地位。

    《五周歲幼兒教育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兒童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品德(人性 ),培養(yǎng)民主的公民為目的。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基準為每天 3 小時~ 5 小時。

    二、教學

    (一)把課堂從教室延伸到了社會,延伸到了大自然為了培養(yǎng)有知識的人, 會思考的人和善于實踐的人, 為了培養(yǎng)適應當代社會的人才, 韓國對他們的課堂進行了重新定位,把課堂從教室延伸到了社會,延伸到了大自然。

    (二)開放式教育

    (三)仁性教育

    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我調節(jié)能力

    學會生存及與人共存

    (四)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每間教室、幼兒活動室、教師辦公室、園長室、接待室以及幼兒生活的各個場所,都端端正正地掛有韓國國旗。幼兒園里韓式家具、民族服裝、傳統(tǒng)茶道、民俗文化、民族禮儀、民族藝術、民族節(jié)日教育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隨處可見。進口的美國牛肉盡管比本地便宜, 但主人請客吃韓國牛肉, 面子會更大。

    (五)注重生活啟蒙滲透教育

    韓國學前教育師資

    尊師重教、崇尚知識

    教師被全民族看作是神圣的職業(yè)

    老師的影子也不能踩

    韓國的幼兒教師必須參加國家統(tǒng)一組織的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獲得資格證書才能被聘為幼兒園教師。

    參加工作后, 每三年便要進入政府創(chuàng)辦的教育培訓機構接受脫產培訓一年, 其費用由政府承擔。

    一、重視教育

    教育被稱為第二經濟韓國是亞洲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人素來推崇教育。因為教育可以培養(yǎng)經濟及科技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

    韓國是一個崇尚文化的民族。對文化的崇尚自然導致對教育的重視。他們通常把經濟稱為第一經濟,而把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教育稱為第二經濟。 韓國的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教育。 在教育經費的投入方面,韓國政府也舍得花大氣力。以教師的工資為例,中學教師最低月收入為 200 萬韓幣,校長的收入則能夠達到

    400 萬韓幣。比較中國和韓國的日常消費 :

    礦泉水 _500ml 6-700 韓元 4.24 元

    蘋果 _1 個 1,000 韓元 6.06 元

    Pizza (L) 9,000 - 14,000 韓元 84.9 元

    全州拌飯 5,000 - 8,000 韓元 48.5 元

    電影票 7,000 - 8,000 韓元 48.5 元

    CD_1 張 15,000 韓元 90.9 元

    DVD_1 張 2 萬 - 2.5 萬韓元 151.6

    網吧 1 小時 1,000 - 2,000 韓元 12.1 元

    戀歌房 1 小時 5,000 - 10,000 韓元 60.6 元

    出租車起步價 1,600 韓元 9.7 元

    在韓國, 每隔 2-4 年,韓國老師都要在本地學校之間進行調動換班,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質量一致,避免大城市的學校里老師擁擠不堪,郊區(qū)學校教師匱乏的現(xiàn)象。 他們認為只有這種調動才可以解決社會問題。

    韓國的教育為國家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勞動隊伍,韓國也自豪地宣稱 " 自己為全世界識字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教育成就的取得源于全民族重視教育。

    二、善于營造教育環(huán)境,細節(jié)處著手

    學校就象博物館,陳列著在我國只能珍藏在檔案柜里的學校歷年的工作計劃、工

    作總結、課程設置等一類“重要文件”。大家可以任意翻閱;陳列著錦旗、獎牌和獎杯;還陳列著學生的各種手工作品。走廊的墻壁上也有警示語。

    三、重視禮節(jié)教育

    韓國的學校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

    韓國學校中的禮節(jié)教育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jié),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

    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jié),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jié);

    3.學校生活禮節(jié),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jié),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禮節(jié),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jié),如對國旗、國歌的態(tài)度和禮節(jié)等。

    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旨在培養(yǎng)子女品德、修養(yǎng)的家訓,這些家訓或是被掛在家里,

    時刻提醒孩子,或是由長輩言傳身授。在學校、家庭兩方面的努力下,韓國的青少年大多

    講究禮貌、尊重長輩。

    四、尊師重教,關注教師專業(yè)成長

    即使是老師的影子也不能踩

    !

    韓國幼兒園教師主要由各級師范大學負責培養(yǎng)。韓國的幼兒教師必須參加國家統(tǒng)一組織的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獲得資格證書才能被聘為幼兒園教師。

    參加工作后,每三年便要進入政府創(chuàng)辦的教育培訓機構接受脫產培訓一年,其費

    用由政府承擔。從總體情況來看,由于韓國政府對于幼兒師資建設十分重視,韓國幼兒教23

    師整體素質比較高。

    五、韓國政府對發(fā)展幼兒教育實行宏觀調控,鼓勵民間辦幼兒教育

    1、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范幼兒教育

    2、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較為健全的評價與監(jiān)督機制

    3、建立財政支援制度

    六、韓國幼兒教育具有鮮明的本國特色

    1、民族的自尊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

    韓國幼兒園重視加強幼兒的民族自尊教育,從小要求幼兒

    “做世界一流的韓國人 ”。

    他們把民族自尊教育十分自然地揉合到民族傳統(tǒng)禮儀、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育中。

    2、“開放式教育” 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模式,韓國的幼兒教育模式多種多樣,

    但“開放式教育 ”已逐漸占主導地位。 韓國幼兒園 “開 放式教育 ”的主要特征 :

    一是開放的時間

    二是開放的空間

    三是開放的心靈

    3、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占有很大比重

    各幼兒園均把現(xiàn)代科學信息與知識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關系納入。幼兒園的課程內容,促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

    4、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主要途徑 :

    一是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二是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1)圖形想象

    (2)設疑提問

    (3)找不同

    (4)想象畫

    三是讓幼兒多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發(fā)展其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5、倡導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各項活動

    韓國幼教界十分重視發(fā)揮家長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這一網絡中的特殊作用,

    把家長引入幼兒園,讓其直接參與實際的教育與管理活動。

    6、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韓國的幼兒教育機構善于借助社區(qū)各種機構以及人力、物力、財力,為幼兒教育

    提供服務。

    社區(qū)的服務內容主要有: (1)向家長宣傳、普及科學育兒知識 (2)向幼兒提供教育環(huán)境 (3)建立社區(qū)、幼兒園、家庭三方的幼兒教育網絡

    7、為幼兒教育提供服務已形成社會化網絡

    在韓國,凡屬幼兒教育所需的教材、教具、玩具、材料、音像制品均有專業(yè)化的工廠、公司組織生產、銷售。

    8、主張自然育兒法

    例如、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讓孩子自然成長;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在大

    自然中陶冶情操等。

    9、教育有成效,國民素養(yǎng)較高 誠實平和 堅強、剛烈、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

    注重環(huán)保和節(jié)儉

    七、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1、一些園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方法仍顯陳舊

    2、保育工作普遍較為薄弱

    3、幼兒園全日制的較少,半日制的較多

    第五部分 以色列的學前教育

    第一節(jié) 以色列概況

    第二節(jié) 課程與教學

    家庭教育指導有特色

    (一)機構方面

    家長會

    圖書館

    參與活動

    (二)社區(qū)對家長的指導

    1、重視家長參與

    為 1-3 歲嬰幼兒開設的家庭活動計劃 (Home Activity for Toddlers and Their Families )

    為 3~6 歲學前兒童開設的家庭指導計劃 (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 )

    為 1-3 歲嬰幼兒開設的家庭活動計劃 (Home Activity for Toddlers and Their Families )

    (1)強調母親與孩子的相互作用及簡單而經濟的教具的使用,

    由專業(yè)協(xié)調員 (professional coordinators) 及專職家訪員共同負責實施。

    (2)專業(yè)協(xié)調員要求具有高等學歷和從事早期兒童工作的經驗,接受 HATTF方法的訓練, 定期接受 HATTF計劃國家指導者的指導。

    (3)專職家訪員由當地社區(qū)機構推薦, 要求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經驗且文化水平較高。 每年接受一周的培訓。

    (4)一個協(xié)調員一般負責

    60~80 個家庭, 下轄 4~6 名專職家訪員。 一個專職家訪員負責 12~14 個家庭。

    2、重視社區(qū)內服務設施的建設

    不僅僅是參觀博物館各種專業(yè)化較強的服務中心人性化的咨訊中心

    經費情況

    一、投資體制上政府占主導

    二、投資水平居世界前列 8.4%

    三、經費有保障

    1、教師工資有保障

    2、園所建設資金有保障

    幼兒教育: 9%

    小學教育: 24.3%

    中學教育: 24.4%

    高等教育: 19.8%

    其他教育: 8%

    建筑與設備: 8%

    出版與管理: 3.8%

    書籍與辦公: 2.8%

    以色列的教育精髓

    一、重視學前教育

    雖然法定上學年齡從 5 歲開始,但實際上,許多兩歲以色列幼兒,以及幾乎所有的三 、四歲幼兒都已參加某種學前班的學習。

    學前班主要由地方政府開辦,也有私立的,貧困地區(qū)則享受以色列教育部的???。所有學前教育課程均由教育部指導并監(jiān)督。

    從 5 歲開始一直到讀完高中,以色列學生都享受義務教育,不用付任何學費。這一政策也同樣適用于在以色列的外國兒童。以色列每年教育開支約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 10% 左右。

    二、社區(qū)學前教育有特色

    (一)社區(qū)學前教育重視家長的參與

    1、為 1-3 歲嬰幼兒開設的家庭活動計劃

    2、為 3~6 歲學前兒童開設的家庭指導計劃

    (二)社區(qū)學前教育重視社區(qū)內服務設施的建設

    1、充滿藝術氛圍的博物館

    2、專業(yè)化、多樣化的社區(qū)中心

    3、功能齊全的資訊中心

    三、獨特的育兒觀念

    1、感受“學習像蜂蜜一樣甜美”26

    2、知識勝過財富

    3、智慧重于知識 教授動腦的習慣

    4、不是給一條魚,而是教怎么釣魚

    5、不斷進行的對話

    6、游戲和學習同步——寓教于樂

    7、給予孩子反省的時間

    8、每晚給孩子講故事書

    9 、執(zhí)著的教育追求

    10 、理性的思維方式

    11、幼兒教育從背誦開始

    四、尊重民族文化傳統(tǒng)

    五、《我在以色列做母親》

    第六部分 美國的學前教育

    美國的基本國情及其教育文化

    一、美國的基本國情

    地理位置

    地處北美洲中部,東瀕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

    哥灣。

    政治經濟

    是由 50 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組成的聯(lián)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2012 年 GDP15.693 萬億美元(第 1 名),人均 GDP: 48147 美元美元。

    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國家,以白人為主,但有大量移民。在經濟、文化、工

    業(yè)及科研等領域都處于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自由至上 & 勇于嘗試 & 多元與個性 民主與平等 & 冒險與創(chuàng)造

    地圖

    國 旗

    國 徽

    五月花號

    獨立宣言

    自由女神

    國 會

    國會大廈

    黃石國家公園

    麥金利山

    華爾街

    紐 約

    洛杉磯

    芝加哥

    休斯頓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中心

    奧爾德林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

    美國的基本國情及其教育文化

    一、美國的基本國情

    二、美國的教育文化

    尊重

    尊重每一位學生

    尊重學生的個性

    尊重每一位家長

    科學

    美國的教育就是讓學生掌握方法

    美國的教育具體到課堂是認知主義, 是建構的

    為自己的需要而學習

    美國老師有強烈的反思意識。

    民主

    美國教育的民主首先體現(xiàn)在生活中,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之中。

    美國教育的民主體現(xiàn)課程開設的決策機制上。

    美國教育的民主體現(xiàn)在校長與老師的關系上。

    自由

    教師對教室的布置是自由的

    美國學校的課程設置是自由的

    教師任教是自由和靈活的

    學生的學習是自由的

    差異

    在美國的學校里,對于正常學生的學習實行“選課制”和“走班制” ;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實行“個別輔導制” 。

    讓每一個學生在他的天然秉賦許可的范圍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平等

    何為教育平等?

    擁有統(tǒng)一的課程,統(tǒng)一的課程表,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統(tǒng)一的作業(yè),就能有統(tǒng)一的教育質量嗎?

    向所有人提供一樣的教育就是平等嗎?

    實踐

    美國的教育是最貼近實踐的教育

    美國教育是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育

    美國學校教育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程

    效率

    我們的課堂教學大都是圍繞教師的講解進行的。而美國的課堂教學大都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的。這二者誰的課堂教學更有效率呢?

    敬業(yè)

    美國老師的敬業(yè)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美國教育是相當成功的。這種成功來源于美國教育者群體的高素質。

    美國學前教育沿革

    一、開創(chuàng)期

    1856 舒爾茨夫人 創(chuàng)辦 美國第一所德語幼兒園。

    1860 伊麗莎白·皮博迪 創(chuàng)辦 美國第一所英語幼兒園。

    1873 威廉·哈里斯博士 提出把幼兒園教育作為公立學校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

    得到批準。

    二、經濟危機時期的美國學前教育

    1934 年,美國成立“臨時托兒所” ( Emergency Nursery School),為失業(yè)人員的兒童提供免費服務,并為一部分教師提供工作機會。

    三、二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美國學前教育

    二戰(zhàn)期間,美國通過了“朗哈姆法案” ( Lanham Act),照顧那些母親在軍事工廠工作的兒童。 二戰(zhàn)后,通過《社會安全法案》修正案,提出為職業(yè)婦女提供托兒服務的方案。

    四、向貧窮宣戰(zhàn)運動時期的美國學前教育

    五、 80 年代至今

    重視幼兒的整體發(fā)展和面向全體兒童倡導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讓幼兒的體力、智力、情緒、個性都得到充分發(fā)展。

    美國學前教育的機構、課程與教學

    一、機構

    (一)日托中心

    美國日托中心的服務對象是 0-6 歲,父母由于工作無法照顧的幼兒。

    費用主要由家長承擔, 對教師的入職要求較低,教師不一定具有教師資格,主要提供保育服務。目的側重于幫助家長照看孩子,因此都是全日制的。

    (二)幼兒學校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

    2-4 歲的兒童,以半日制為主。為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按照父母的經濟實力進行收費。強調在游戲情境中的學習,對兒童進行教育訓練。

    (三)幼兒園

    教育對象是 4-6 歲,相當于中國的中班和大班, 對教師要求較高, 必須具備教師資格。

    教育內容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和合作精神。 大都是半日制的, 城鎮(zhèn)小學里的公立幼兒園免收學費。

    包括:前幼兒園( 4 歲,州政府) 、初級幼兒園、高級幼兒園、發(fā)展幼兒園(特殊教育)、蒙臺梭利幼兒園等。

    (四)學前教育中心

    教育的對象是 2.5-5 歲的幼兒,為兒童進入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做準備。

    中美學前教育體制對比

    中國

    我國行政管理采用統(tǒng)一領導、 地方負責、 分級管理的辦法。 學前教育機構主要有托兒所、幼兒園與學前班。從服務時間上分,有全日制、半日制和寄宿制。

    二、課程

    (一) HIGH/SCOPE課程:

    產生背景

    1962 年,美國 David P.Weilart 創(chuàng)立, 以 High/Scope 教育研究機構的名字命名, 主要應用于各種形式的學前教育機構中。又稱“高瞻”課程。

    理論基礎: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心理發(fā)展是認知結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強調兒童是知識建構者、兒童是主動學習 者。

    ·HIGH/SCOPE課程

    目標:發(fā)展幼兒認知能力

    內容:興趣和關鍵經驗

    組織與實施

    特點:

    1、以結構化的關鍵經驗為課程框架

    2、強調情境的創(chuàng)設

    3、重視幼兒的主動學習同時,突出了教師的指導

    4、突出語言的作用

    5、操作性強

    (二) HEAD START課程

    產生背景:

    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學派的學習理論

    目標:教育家長;促進幼兒、家長、社區(qū)服務相結合;引導幼兒健康發(fā)展

    內容:身體健康、認知發(fā)展、社會情緒發(fā)展、語言發(fā)展、讀寫萌發(fā)、算數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藝術 (沒有標準的課程模式—以社區(qū)性和地域性為主)

    三、教學

    ·社會實踐活動

    中美課程與教學對比(1)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教育內容與要求部分把原有的課程改為

    健康、 語言、 社會、 科學 和藝術 五大領域, 并對每一個領域的教育內容與要求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

    中美課程與教學對比(2)

    我國是在《幼兒園教育指導要領(試行)》的指導下,考慮不同地區(qū)、季節(jié)及幼兒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各幼兒園的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yǎng)

    任用資格:( 6 種水平,層層遞進)

    職前培養(yǎng):主要由高等院校教育學院或教育系負責

    職業(yè)中學( 2-4 年)—畢業(yè)即可工作

    初級學院( 1-2 年)—升學準備 / 職業(yè)教育 /普通教育 /服務社區(qū)

    大學四年制教育—通才教育

    ④研究生教育—專業(yè)人才(碩士&博士)

    職后培養(yǎng):

    一年后鑒定、兩年后考核、每年拿學分 → 終身學習

    中美師資對比

    ---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比較

    1.學前教師任用資格 :基本上相似,都對學歷和教學經驗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美國的各州對幼師的要求不同。中國在規(guī)程的指導下,更系統(tǒng)化。

    2.幼兒師資分布: 兩國各地區(qū)師資分布都不平衡,教師素質也存在差異。中國東西差異大, 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美國則因各州對師資要求不一樣而出現(xiàn)差異。

    3.幼兒師資培訓: (1)美國更加重視終身學習 ;(2)教學內容上,中國比美國更注重教學技能培養(yǎng),美國重視教師的基礎全方位培養(yǎng),如自然科學生物等課的開設。

    (3)職后培訓途徑方面,中國相對多,可以通過函授、自考提升素養(yǎng)。

    美國學前教育的設施與經費

    (一)園地、園舍

    (二)室內場所

    美國學前教育的經費

    美國的學前教育思想

    簡介: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年,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頓市附近的農村。美國著名哲學家、 教育家, 實用主義理論創(chuàng)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對需對國家的幼兒教育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主要教育著作: 《我的教育信條》 、《學校和社會》 、《兒童與課程》 、《民主主義與教育》 、《明日之學?!?、《經驗與教育》和《人的問題》

    兒童觀 :杜威認為兒童是具有獨特生理和心理結構的人, 兒童的能力、 興趣和習慣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 兒童心理活動實質上就是他的本能發(fā)展的過程。 他還認為兒童和成人在心理上有很大差別, 兒童的心理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生長的過程。 (兒童中心論)

    教育本質論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教學方法: 杜威認為,思維就是明知的學習方法,

    教學活動應該是能激起兒童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思維的過程可以分成

    5 個步驟: ①疑難的情緒、 ②確定疑難的所在、 ③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④推斷哪種假設能夠解決問題、⑤通過實驗驗證或修改假設。

    教學的 5 個步驟:

    ①真實的經驗情境、

    ②刺激物—真實的問題、

    ③占有一定知識資料、

    ④ 找出解決方法、

    ⑤檢驗

    師幼關: 強烈批判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和教科書為中心,提出教學活動要以兒童為中心。

    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教師應該把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轉變成他們發(fā)展的手段和使他們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的工具。

    第七部分 意大利的學前教育

    一、意大利學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19 世紀

    20 世紀初

    “二戰(zhàn) ”后

    1971 年, 3~6 歲幼兒的毛在園率已接近 60%,1981 年上升到 82%,1991 年又上升到 92%,2006 年達到 104%。毛在園率超過100%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在園幼兒的統(tǒng)計數字中包括了外籍孩子。例如,在2003~2004 學年,在意大利各類幼兒園就讀的外籍孩子有54947 人,占注冊幼兒總數的3.8%。實際上, 意大利 2006 年 3~6 歲幼兒的凈在園率是99%。

    二、意大利學前教育制度的現(xiàn)狀和主要特點

    (一)體制和管理

    意大利的幼兒園分全日制和半日制,每學年的上學時間可以從下限875小時到上限 1700小時。目前意大利絕大多數幼兒園實行全日制,開放時間從早晨8:30 到下午 4:30,學年從 9 月到次年 6 月,城市開辦的幼兒園一般還會提供一些暑期活動項目。國立幼兒園占 55%,地方政府辦幼兒園占15%,宗教團體辦幼兒園占20%,私人辦幼兒園占 9%。

    (二)辦園經費和學費

    根據有關法令, 在教師工資、 游戲設施和教育材料方面的開支,

    國立幼兒園由國家承擔,市立幼兒園由地方政府承擔。但是,國立幼兒園和市立幼兒園的房屋和家具以及輔助人員的工資都由地方財政承擔。不過,國家也根據資源的情況和需要向市立和私立幼兒園提供部分資金。

    由于幼兒園種類不同,家長需要承擔的費用也不同。國立和市立幼兒園是免費的,家長只需交納孩子的膳食費和交通費。教會辦的幼兒園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資助,因此收費不高。私人辦的幼兒園多數屬于非營利機構,但也有些屬于營利機構,可以高收費。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家長選擇私立幼兒園是自愿的,一般是因為對公辦幼兒園

    不滿意。

    公立幼兒園是免費的,得通過大量的政府撥款來維持。以2005 年為例,意大利學前教育機構總開支占GDP的 0.44%,其中 88.8%來自公共撥款 ,只有 11.2%來自私人資金; 就整個公立教育系統(tǒng)而言,各級教育總撥款的9%用于學前教育,在園幼兒人數占各級教育在校總人數的 12%,用于每個幼兒的平均花費是

    5445 美元。

    (三)目標、課程和教法

    總目標 ——發(fā)展幼兒的自我認同、自主性和能力

    四條具體目標:認識自我和他人;發(fā)展身體,促進運動和健康;發(fā)展接受和產出信息的能力;進行探究和了解。

    國家在幼兒園課程管理方面采取靈活的政策,允許各地幼兒園發(fā)展自己的教育特色,這一政策鼓勵了許多地方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最出名的便是瑞吉歐模式。

    1、瑞吉歐課程的基本理論

    杜威、皮亞杰、維果茨基、布魯納的教學思想、布朗芬布倫納的教育生態(tài)學觀點、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Kayo 關于成人的輔導作用、 shaffer 關于語言和社會互動的關系、 G·mugny 關于表征的起源和人際的認知建構以及社會語言學對于成人和兒童如何共同建構意義情境的研究、社會學象征符號互動論、社會建構主義的“支架教學”理論等等,都是瑞吉歐教 育的“營養(yǎng)源” 。

    2、瑞吉歐課程目標

    目的是兒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其中,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視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與核心。

    讓兒童 “更健康、更聰明、更具潛力、更愿學習、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隨機應變的適應能力,對象征語言更感興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誼”。

    3、瑞吉歐課程內容

    瑞吉歐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課程內容,更沒有固定的“教材 ”或預先設計好了的 “教育活動方案”。課程的內容來自周圍的環(huán)境,來自兒童生活中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現(xiàn)象和問題,來自他們的各種活動。

    4、瑞吉歐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瑞吉歐的課程與教學主要是以“項目工作”或“項目活動”的方式展開的。項目活動是瑞吉歐教育方案的靈魂與核心。

    項目活動的實施: (1)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的班級環(huán)境。

    (2)制定一個適宜的研究方案(主題)。

    (3)課程的實施。有系統(tǒng)地著重于符號的呈現(xiàn),以培養(yǎng)幼兒的智能發(fā)展,教師鼓勵幼兒經由他們隨手可得的“表達性、溝通性、認知性語言”來探索環(huán)境和表達自我。

    5、瑞吉歐課程的特點

    1)彈性計劃。他們把課程設計視為一個保持著高度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過程;

    2)師生共同建構的課程;

    3)以“項目活動”為課程和教學的主要形式;

    4)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

    5)互動合作中的教學;

    6、長期深入的專題研究。 瑞吉歐的項目活動不是匆忙走過場,

    而是深入且富有實效的學習;

    7、檔案的支持。瑞吉歐的教師們注意收集、保存兒童學習過程和師生共同工作過程中的有關資料;

    8、以小組為基礎開展活動。項目活動小組一般是3-5 人,有時 2 個人。

    9、圖像(視覺)語言及多元象征。幼兒的象征方式是極其豐富的,并不限于繪畫、雕塑。

    多種表征的結合形成多元象征,形成了兒童的“百種語言”。

    10、象征循環(huán)。瑞吉歐的課程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螺旋體。

    (四)全納式教育

    經過多年努力,讓所有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一起上學已成為意大利社會普遍接受的規(guī)則,學前階段也不例外。例如,在

    2001~2002 學年,共有 13540 名殘疾幼兒在普通幼兒園就讀,約占同齡殘疾幼兒總數的98%。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意大利對殘疾兒童的隨班就讀決不是聽之任之,而是伴有

    一個強有力的支持系統(tǒng)。

    在 2004~2005 學年,意大利國立幼兒園中共有 968399 名幼兒, 其中殘疾幼兒 10084 人, 占總人數的 1.04%。為了為這些殘疾幼兒提供特殊服務,

    政府提供了 4898 個特殊教師崗位, 另外還有一些在特殊情況下聘用的臨時教師。也就是說,大約每兩個殘疾幼兒就有一名專 業(yè)特殊教師為他們服務。如此強有力的支持系統(tǒng)是意大利隨班就讀式全納安置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五)教師培訓

    幼兒園人員配備的一般情況是:約25 名幼兒組成一個班,配備

    2 名教師和 1 名助手。因此,意大利幼兒園工作人員和幼兒的實際人數比大約為 1∶ 8。

    從 1998 年開始,兩部關于教師資格要求的法令實施,新法令要求幼兒園新聘教師具有 大學學歷,目的是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所以,從 1998 年秋季開始,意大利的大學擔負起 培養(yǎng)幼兒園教師的責任。在教師的在職進修方面,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計劃,而國立幼兒園則由園長、國家視導員等管理人員制定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計劃。

    三、對我國學前教育政策的啟示

    1、學前教育的定位和資助體系方面需要完善

    2、重視家長的參與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特色

    4、教師有真愛,角色定位準確

    5、教師有反思、進取精神

    瑞吉歐教育機構的環(huán)境

    瑞吉歐教育機構的環(huán)境美麗寬敞、充滿藝術氣息,建筑物中心有一個廣場,每個活動室的門都面向廣場,以增加各班幼兒間的互動機會。

    每間教室的門上寫上兒童的權利,掛上教師的照片, 家長牌上介紹項目活動的主題,以便合作參與。還十分注意空間的安全和兒童認知、社會性發(fā)展的空間,有大片的鏡子,供孩子們躺在中間,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

    第八部分 英國的學前教育

    英國是歐洲西部大洋中的一個島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 和北愛爾蘭幾個部分。 總面積為 244108 平方公里。 官方語言為英語, 信奉基督教。

    倫敦眼

    世博英國館

    英國教育概況

    英國至今政體為君主立憲制,由議會掌握國家統(tǒng)治權。

    英國是典型的雙軌學制:為資產階級和貴族子弟設立的和為勞動子弟設立的。

    改革雙軌制的一些嘗試英國的雙軌學制有明顯的階級性,使各階層受不平等的教育,所以經常受到人們的抨擊。

    《1944 年教育法》(《巴特勒法》 )使雙軌制不如以前那么明顯,但這個法并不能解決受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

    該法規(guī)定,受完初等教育的11 歲兒童,須參加統(tǒng)一的“ 11 歲考試”,然后按學力考察和智力測驗的成績,分別升入文法中學(7 年),技術中學( 7 年)和現(xiàn)代中學( 5-7 年)。這三類中學的招生對象、教育內容與學習年限相差甚大,勞動子弟一般只能進入質量較低的現(xiàn)代中學。二戰(zhàn)后,綜合中學大大發(fā)展起來,但仍是雙軌制。

    一、教育行政

    英國的教育行政稱為“合作型”的教育行政。

    英國的公立初等教育【幼兒學校( 5-7 歲),初等學校( 7-11 歲)】、中等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由中央政府、地方教育當局和民間團體共同管理,他們之間的關系建立在共同協(xié)商和合作的基礎上,相互以“伙伴相待” 。因此,被人們稱為“合作型”的教育行政。

    英國的學前教育由教育科學部和衛(wèi)生福利部共同負責。

    英國學前教育近年來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幼兒憑證計劃 ”的實施,每位 4 歲兒童發(fā)一張教育券,面值 1100 英鎊。

    二、英國教育的特點

    1、堅持學位授予標準,保證高等教育學術水平

    通過全國學位委員會,對申報學位的學校其教師條件、學術水平、圖書設備、畢業(yè)生質量和考試成績等作詳細的考查,經嚴格審批后才有權授予學位。

    2、重視繼續(xù)教育的發(fā)展

    英國 1944 年教育法規(guī)定, 對于結束了義務教育而不能升學的青年應給予免費的繼續(xù)教育,直到 18 歲為止。

    3、教育上主張漸變,反對突變

    英國是一個古老而又保守的國家,對于任何舊習慣,老習慣,較為守舊,難于革新,教育也是如此;比如雙軌制(沿襲了三四百年) 、及宗教教育(至今仍是小、中、大學的必修課)等。

    英國學前教育沿革

    英國的學前教育分為封建生產關系下的學前教育和資本主義的學前教育

    工業(yè)革命前,英國還沒有學前公共教育,僅有的屬于慈善、福利事業(yè)。

    一 、學前教育的創(chuàng)立時期

    (工業(yè)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

    二 、學前教育初步發(fā)展時期

    這一時期,英國學前教育機構有所發(fā)展,各派的教育理論在學前教育領域內非常活躍。

    三 、學前教育受重視時期(二戰(zhàn)以后至今)

    以上舉措,不同程度推動了學前教育的發(fā)展,但由于經費短缺及英國傳統(tǒng)上有重視家庭教育的習慣,故而在60、70 年代發(fā)展緩慢。

    英國學前教育現(xiàn)狀

    一、 學前教育機構與管理

    英國學制規(guī)定兒童從

    5 歲開始進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

    學前教育是為入學前兒童服務的,父母可從眾多的學前教育機構中,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形式。

    (一)保育學校

    Nursery school(Nursery class)

    附設在小學里,招收3—4 歲兒童,進行 1—2 年的學前教育,兒童就近入校入班; 以半日制為主,全日制為輔;半日制分為上午來校來班

    (9:00 一下午 1:30)或下午來校來班(1: 00 一 3:30)

    保育學校規(guī)模不同,從40 名到 120 名不等,師幼比為 1:10—1: 13;重視從兒童的需要出發(fā)設計課程,為兒童提供安全、輕松的環(huán)境,為兒童入學作好準備。

    (二)日托中心

    不論是公立的日托中心還是私立的日托中心,都必須接受地方社會福利部門的定期檢查,只有在教師資格、環(huán)境設施等方面符合要求以后,才予以注冊,允許招生、開辦。

    日托中心全年開放,招收出生 8 周- 5 歲的兒童,兒童在中心的時間為上午

    8:00-下午 6: 00;按兒童年齡進行分班,不同年齡班規(guī)模不同,在

    0-3 歲年齡班,最多只能有6 名兒童,在 3-5 歲年齡班,最多只能有

    10 名兒童,師幼比從1:3 到 1:4 或 1: 5。

    (三)聯(lián)合托兒中心

    招收 0—5 歲兒童,全年開放,每天從上午

    8:00 一下午 6:00,父母可根據工作需要,接送孩子;為了使保育與教育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園、家庭、幼兒三方面都能受益,該機構鼓勵父母積極參與中心的活動,并設有父母屋,將父母參與的可能轉變成現(xiàn)實。

    (四)家庭保育

    符合健康、安全標準,經地方社會服務部注冊以后的家庭,才能開辦保育活動,全年全日開放,由主婦擔當教育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重任,最多只允許照看

    3 個 5 歲以下的兒童(包括自己的孩子) 。

    近些年來,國家格外重視對家庭保育的管理,政府資助保育者培訓工作,成立國家兒童保姆協(xié)會,在兒童法中規(guī)定保育者必須注冊等,以提高兒童保育者的素質,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五)學前游戲小組

    設在農村及沒有幼兒學校和幼兒班的地方。它為兒童提供游戲伙伴、游戲時間和空間,為父母、特別是母親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使成千上萬的家庭能從中獲益。父母通過定期參加兒童的游戲,能了解自身的教育價值,提高自信心,在家庭中更好地教育兒童。

    游戲小組每周開放

    3-4 天,每天上午 2-3 個小時,兒童大多是2.5—4 歲兒童;每組平均 20—24 個兒童,由 3—5 個教師和保育員負責,師幼比為1:8 左右;注重給兒童創(chuàng)設開展各種游戲的機會,啟發(fā)兒童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交往,并鼓勵父母積極參與,增強家長作為教育者的作用。

    (六)父母嬰兒小組

    由于父親的參與,母親嬰兒小組發(fā)展成為父母嬰兒小組,為3 歲以下兒童服務。大多數嬰兒小組每周活動 1 次,每次 2 小時,屆時,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保教工作者和家長 (如孕婦、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對嬰兒教育感興趣的人共同討論教養(yǎng)子女中的問題,分享彼此的快樂。

    此外,還有社區(qū)中心嬰兒室、4 歲幼兒班、學前班、親子小組、兒童保育中心

    等記時性為主的學前教育機構,滿足家長隨時接送孩子的需要。

    最近幾年,教育部對所有的學前兒童的教育開始負責,社會福利部正在為更多的兒童和家庭服務,衛(wèi)生部門、社會組織、志愿者也更多地參與到學前教育中來。

    二、學前教育的策略

    三、學前教育的師資

    四、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

    1988 年頒布的教育法, 規(guī)定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組織中要有父母代表, 地方教育機構要為父母提供培訓課程,以提高教育兒童的水平。

    學前教育機構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對家庭進行指導:

    1.建立父母聯(lián)系卡片

    2.創(chuàng)設父母屋

    3.設立布告欄

    4.舉辦家庭教育講座

    5.邀請家長參觀

    6.成立家長委員會

    7.成立鄰里互助小組

    8.開設各種輔導班

    五 、廣泛利用社會教育資源

    1.組織春游活動

    2.游玩玩具館( Toy Libraries)

    玩具館的共同之處就在于他們都認識到游戲作為學習的工具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

    社區(qū)中還有美術館、展覽館、科學館、博物館等,為5 歲以下兒童提供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服務項目,教師也鼓勵家長經常帶領孩子去參觀,從中學習受益。

    六、英國幼兒教育中的問題

    1.過早的入學問題

    英國義務教育開始年齡為5 歲。 且英國越來越多的地方教育當局同意接受剛過

    4 歲的兒童進入小學學前班。

    2.幼教師資培訓中的問題

    (1)很多教師無法用理論解釋實踐問題

    原先英國幼兒的師資都是由規(guī)模小、專門化的學院培養(yǎng)的,它們通常是一些女子學院。

    這些學院培養(yǎng)的學生十分受歡迎。

    但是,當他們試圖用這些理論解釋實踐時卻表達不清。

    (2)外行指導幼教

    在最近幾年里,那些掌握政權的人對于教育實踐的支配比那些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專家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3)教師對家長的教育指導還不夠多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一籌莫展,又得不到及時指導。

    3.變革傳統(tǒng)的艱難

    英國教育家埃德蒙 ·金曾尖銳地將英國稱為 “充滿矛盾的國度 ”和“勉強的革命者 ”。

    英國政府歷來將 0~3 歲幼兒的保育和教育視為是家庭的責任 ,英國社會歷來期望家庭中的女性負責照顧孩子。

    4.難以實現(xiàn)的教育公平

    大多數私立幼教機構收費偏高 ,導致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所能獲得的幼教服務相對較差。

    七、英國幼兒教育的改革

    1. “確保開端 ”計劃 (Sure Start,1998)

    以消除“社會排斥” ,促進教育公平為宗旨,以實現(xiàn)兒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弱勢兒童群體為政策傾斜對象。

    “確保開端地方項目” 包含五項核心服務:

    1、對兒童獲得高質量的游戲、學習和保育的支持;

    2、對家長開展家庭保教的全方位支持;

    3、外出服務和家訪 ———包括對新生嬰兒出生

    2 個月內的家訪;

    4、提供基礎性社區(qū)保健服務,包括兒童健康與發(fā)展咨詢;

    5、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及其父母的支持。

    2、“每個孩子都重要”規(guī)劃

    (Every Child Matters,2003 ) “每個孩子都重要”是一項旨在促進兒童發(fā)展

    與幸福生活的改革政策。

    英國國家兒童服務體系有五大核心要素:

    1、健康

    2、安全

    3、快樂與成就:做好入學準備

    4、建立自信并成功應對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5、為接受未來教育和為就業(yè)、培訓做好準備

    3、“兒童保育十年戰(zhàn)略” (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 care,2004 )

    該政策對 21 世紀第一個十年內英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宗旨、原則核心目標等做出了闡釋與規(guī)劃,是指導當前英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政策。

    “十年戰(zhàn)略”提出了英國學前教育與保育改革發(fā)展的多項核心目標:

    (1)自 2007 年 4 月開始,將母親帶薪產假延長至

    9 個月,此后遠期目標則為1 年;

    (2)為家長提供更多的財政援助;從 2005 年 4 月始 ,增加“兒童保育個人所得稅”減免額度(每個孩子 175 英鎊)

    (3)將 3 歲~ 4 歲兒童免費學前教育服務時間從 2006 年起延長至每年 38 周,長遠的目標 是每周 20 小時;

    (4)2010 年,每個社區(qū)均要有“確保開端”兒童中心,提供整合的學前教育、保育和家庭服務活動。

    4、“早期奠基階段”規(guī)劃(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2005 )

    “早期奠基階段”是英國政府 2005 年力圖在英國建立一個從出生開始的統(tǒng)一、連續(xù)而靈活的早教育系統(tǒng)。

    其主要內容和舉措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是整合 0 歲~ 3 歲保教、 3 歲~ 5 歲奠基階段以及0 歲~ 8 歲兒童保育,使之成為一個連續(xù)的兒童早期發(fā)展和學習體系;38

    二是依法對早期兒童保教機構和個人實行強制注冊,加強指導和監(jiān)管,保證所有兒童在不同機構中都能獲得高質量的學前教育;

    三是制定學前教育發(fā)展領域目標,包括身體、社會與情感發(fā)展,交往、語言和認讀能力,問題解決、推理與計算能力,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等。

    思考

    1、英國學前教育的特點及其利弊

    2、英國學前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與趨勢

    第九部分 德國的學前教育

    德國強調對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進行資助和指導,重視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

    銜接。

    1996 年起, 3—6 歲兒童入園獲法律保障。此后,各地政府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

    事業(yè)。

    3—6 歲兒童的班級規(guī)模約在 25 人左右, 3 歲以下兒童的班級規(guī)模控制在

    15 人 以下,每班 1 個教養(yǎng)員、 1 個保育員,兒童入托入園費用與父母的收人直接掛鉤。

    德國東西部學前教育機構有很大的差異,西部以半托為主,東部以全托為主;

    西部學前教育機構不能滿足家長的需要,東部學前教育機構則因過剩而被迫關閉一些。

    一、學前教育的機構

    對 0—6 歲學前兒童實施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幼兒園、學校附設幼兒園(學前

    班)、特殊幼兒園、托兒所、父母自辦幼兒園、林間幼兒園等。

    它們往往由不同的組織和個人(如行政當局、慈善團體、宗教組織、商業(yè)集團

    和私人)創(chuàng)辦,具有不同的辦園內容、形式、規(guī)模、對象、重點、特點和公立、私立之別。

    學前教育機構有的重教輕保,有的重保輕教,有的則保教并重;既招收正常兒

    童,也接納殘缺兒童,實行綜合教育。比如,把 3 個殘缺幼兒和 12 個正常幼兒編成一個固 定的小組,讓他們長期共同活動,或把殘缺幼兒和正常幼兒臨時編在一組,每天一起活動 幾個小時。

    德國幼稚園一天的流程

    幼稚園為了配合在職父母上下班的時間而采彈性開園及關園。

    一般幼稚園早上 7:30 開園,半天班的幼兒可于 12:00 一 13:00 之間、全天班的幼兒于 17:00 一 17:30 之間被接回家。

    大體上,幼兒在園內的時間可以盡興地、和不同的玩伴在自己選擇的角落玩,

    但每個上午有三次短暫的集體活動 :晨練、吃早餐、回家前的集合(也是說故事時間) 。

    全天班的幼兒在午睡之后的時間也是以自由活動(戶外或室內)為主。

    二、學前教育的任務與活動

    德國北威州的《幼兒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

    “幼兒園不是學校,不應該系統(tǒng)地向

    幼兒介紹一定的知識,讀寫算這些知識應留給學校去做” 。

    學前教育專家迪克 ·施韋爾特強調要 “把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學前教育的目 標”。

    學前教育的任務是:

    1、照顧好每個兒童的生活,向兒童介紹身體的基本知識,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

    2、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給兒童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幫助兒童認識客觀世界、熟悉周圍生活;

    3、培養(yǎng)兒童的主動性和獨立性,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4、豐富兒童的想象力,支持兒童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為了完成學前教育的任務,德國學前教育工作者開展了以下一些教育活動:

    1.游戲活動

    許多教師、 特別是福祿培爾教育思想的追隨者認為, 兒童這棵 “幼苗 ”,有自己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半日、一日活動的安排要適合兒童發(fā)展的需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游戲之中。

    例如:

    上午 8:00 一 10: 00,讓兒童進行自由游戲,如桌面游戲、建筑游戲、角色游戲; 10:00—11:00,讓兒童開展室內外游戲,如體育游戲、手工、繪畫或看圖說話; 11:00 一 12: 00,讓兒童進行散步、自由游戲等。

    此外,還要為兒童提供“恩物”等游戲材料,使兒童能有機會參加結構游戲、

    運動游戲、音樂游戲、手指游戲、智力游戲等各種各樣的游戲,從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2.主題活動

    嚴格的分科教育會限制兒童知識的獲得和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學前教育機構經常設計一些主題教育活動計劃,實行單元教育。

    比如:

    以社會常識為主題,開展“我”、“我的家庭 ”、“我的幼兒園 ”、“我的社區(qū) ”、“我的祖國 ”等系列活動;

    以季節(jié)為主題,展開認識四季“春”、

    “夏”、“秋 ”、“冬”的活動;

    以節(jié)日為主題,圍繞“圣誕節(jié) ”、“復活節(jié) ”、“父親節(jié) ”、“母親節(jié) ”等組織教育活動。

    3.區(qū)域活動

    常見的室內活動區(qū)有娃娃角、建筑角、手工角、音樂角、繪畫角、計算角、植物角、圖書角等;戶外活動區(qū)有體育角、玩沙角、玩水角等。此外,還注意為各個活動區(qū)提供多種材料,讓兒童充分活動,盡情享用。

    例如,在體育角有小木屋、木制攀登架、舊輪胎制成的秋千、滑梯;在玩沙角,兒童能夠利用大沙池,挖山洞,修水渠,造山坡,建別墅,植花草等。

    4.社會活動

    強調要利用大自然、大社會來對兒童進行教育。激發(fā)兒童學習的興趣,豐富兒童的社會知識,發(fā)展兒童的社交技能,使兒童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許多學前教育機構經常組織兒童到草場、森林、山丘、河畔去采集花草、枝葉與果實、郊游、野餐,使兒童能飽覽大自然的美景。

    另外,還強調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個性特征、學習經驗和家庭文化,倡導父母、鄰居、社會人士都來參與學前教育,為兒童提供與各種人打交道的機會,提高兒童的社交能力。

    5.訓練活動

    強調要根據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為兒童提供材料、組織活動,以訓練兒童的心理機能和身體技能,發(fā)展兒童的智力,提高兒童的能力,為入小學作好各種準備。

    但由于這種活動較為輕視兒童的自我價值,加之學前教育實踐證明它對兒童智

    力發(fā)展上的積極效果只是短暫的,因而受到了一些學前教育專家的批評與指責,所占的比例日漸減少。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教師、特別是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的信奉者提出,學前

    教育任務的完成要通過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來進行。在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的過程中,要以兒童為中心,注意觀察兒童、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想法,認識到兒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承認兒童的個體差異。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要使兒童有機會進行感官活動、操作活動、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活動,以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性,發(fā)展其潛在能力。

    三、學前教育的師資

    (一)技術學院

    在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教師中,技術學院擔負著重要的任務,據統(tǒng)計, 1982 年 51.6%的學前教師是從此畢業(yè)的。準備當教師的人在中學或職業(yè)學校畢業(yè)后,獲得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再在技術學院進修 3 年。

    前二年主要學習教育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后一年要參加學前教育實踐活動。為

    了提高學前教師的培訓質量,在課程建設中,非常重視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二)大學

    大學畢業(yè)的學前教師所占的比例較小, 在 1982 年約為 1.6%。這些大學生在校的前三年,主要是學習學前教育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的專題研究;后一年需參加學前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畢業(yè)后往往都在規(guī)模較大的學前教育機構中執(zhí)教、擔任行政領導等要職。

    (三)培訓學院

    主要培養(yǎng)學前教師助手,

    1982 年約有 15.5%的教師助手受過培訓學院的教育。培訓學院的培訓時間靈活多樣,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1—3 年的培訓,畢業(yè)后在學前教育

    機構擔當教師的助手一職。

    此外,還通過其他一些形式來培養(yǎng)保教工作者。在重視對未來的教師進行職前教育的同時。 還強調教師的在職進修,以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增強教師的適應能力。

    早在 1982 年,受過各類職前教育、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保教工作者已占

    73. 5%,另有 15.2%的人接受在職培訓。

    四、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援助與研究

    家庭在兒童的成長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前教育機構是協(xié)助家庭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場所,政府部門、團體組織、出版界、教育專家、社會熱心人士都以不同的形式資助、扶持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

    (二)開展父母教育活動

    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一些團體組織包括衛(wèi)生機構和慈善機構還通過開展

    父母教育活動,向父母傳授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

    例如, 先給年輕的父母講解 “愛撫能使寶寶機靈健康” 的道理: 輕柔的充滿愛意的撫摸、按摩嬰兒,如同飲食一樣重要,會喚起孩子全部的感官機能,使孩子渾身輕松、胃口更佳、睡得更香,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健康水平;

    再把愛撫孩子的方法教給父母:將嬰兒置于安靜舒適的房間里、裸體躺在暖和柔軟的被褥上,每天按摩 15 分鐘,按摩前雙手抹上滋潤油,多次從頭到腳撫摸嬰兒背部、輕拍嬰兒小屁股,按摩嬰兒腳關節(jié)、腳掌,輕拉嬰兒每個腳趾,撫摸孩子胸部,輕輕按摩孩子腦袋等。

    (三)實施家庭助手計劃

    慈善機構、社區(qū)青年服務部把經過培訓的社會工作者組織起來,分派到一些特殊家庭去工作,每周義務服務

    5—10 個小時,給兒童父母以具體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家庭及教育中的疑難雜癥,使他們能在 1——2 年的時間內學會自救、自助,以提高家庭生活水準和教

    養(yǎng)質量。

    1999 年基爾大學營養(yǎng)與飲食研究所教授詹姆斯·米勒在德國營養(yǎng)學大會上指出:

    今天 5—7 歲兒童與 25 年前同一年齡段的兒童相比,平均身高只增長了

    3%,而體重卻增加了 13%到 14%,肥胖兒童正在大幅度增加,比例高達 60%,約有 1/4 的兒童過胖、 1/10 的兒童嚴 重超重;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除了缺乏運動和營養(yǎng)過剩以外, 還與社會文化、 經濟制度、

    父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家庭居住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

    例如,小學文化水平的父母比中學文化程度的父母更易使孩子多吃炸土豆條和

    比薩餅;家長受教育水平越高,讓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可能性越大。幫助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兒童肥胖已成為家庭助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補貼家庭教育金額

    按照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子女數量,聯(lián)邦政府對特困家庭進行資助,發(fā)放教育津貼。

    1990 年以后,政府改革了教育津貼的發(fā)放辦法:每年上半年,每個兒童都能得到 600 馬克的補助;下半年,則根據父母的實際收入來決定補助金額。

    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許多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能夠滿足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需

    求。(此項在世界上屬前列,幾乎全部貧困家庭孩子都接受了義務教育。其比率遠遠高于美英等國,和北歐國家相似。 )

    (五)組織家庭互助活動

    自 1987 年開始,父母們就自發(fā)組織起來,在家庭之間開展互幫互助的活動,到

    1990年,已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了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家庭互助聯(lián)網系統(tǒng),把各種不同的機構(兒童中心、兒童保育、兒童急救護理、親子游戲小組、父母兒童之家、父母兒童協(xié)會、單親父母小組等)全部協(xié)調起來,共同為兒童生存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服務。

    (六)研究兒童消費問題

    自 1993 年以來,海因里希 ·鮑爾出版社與阿克塞爾 ·施普林格出版社、巴斯泰出版社受托每年公布 1 次兒童消費情況。

    1999 年,法克研究所、馬普蘭研究所和梅迪安研究所對兒童的消費行為進行了調查,共詢問了 2170 兒童及家長。

    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儲蓄額在減少。 989 萬名 6—17 歲兒童的銀行存款,由 1998 年的 195 億 馬克減少到 1999 年的 179 億馬克,這不是由父母、親戚變得小氣、減少零花錢和現(xiàn)金禮物造成的,而是兒童把零花錢和現(xiàn)金用來購買電子游戲機、手機、計算機附件、軟件、音樂光盤以及體育設備、名牌服裝等導致的。

    兒童擁有的財力使他們成為重要的消費者,另外,他們還對父母的消費決定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F(xiàn)有20%的父母承認在選擇新的小汽車時也讓孩子發(fā)表意見。如何引導家庭消費、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已成為德國學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緊迫問題。

    (七)探討兒童理想教育

    兒童的理想是什么 ?他們長大了想干什么 ?

    慕尼黑青少年研究所 1999 年夏天調查了全德 1000 名 6—14 歲兒童,結果發(fā)現(xiàn),對男孩最具吸引力的職業(yè)是足球運動員,有 14.5%的男孩希望能像比爾霍夫、 馬特烏斯那樣從事 足球這個理想的職業(yè),這一比例是5 年前的兩倍,排在此后的依次是警察、飛行員和汽車工程師。

    女孩中有 1/4 以上的人樂意做獸醫(yī)、醫(yī)生或護士,少數人想成為教師、女警和動物管理員,極少數人夢想成為明星、模特和演員。可見,男孩希望成為英雄的愿望更強烈,而女孩的現(xiàn)實意識則更突出。專家們呼吁家長要重視兒童的理想教育,使他們將來都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五、德國學前教育課程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

    除了蒙特梭利、沃爾多夫幼稚園外,大部分德國幼稚園均不遵循單一及特定的

    教育理念,而是從各種理念中擷取精華及合時宜者加以融合。20 世紀 70 年代,德國政府確定了初級教育改革的目標后,為了實現(xiàn)既定目標,各種模式研究方案在德國應運而生。

    在學前教育研究方面,出現(xiàn)了以情境論為代表的學前課程理論。

    情境論:教學應圍繞學生的生活來進行,培養(yǎng)其應付未來生活的能力。

    主張將兒童的社會學習與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思維和行動統(tǒng)一起來,使教學

    成為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程,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學內容應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制訂;教學應面對社會。

    情境論的主要特點:

    1、以兒童的生活情境為中心:日常社會生活情境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應在兒童生活

    情景之中進行;教學應以培養(yǎng)兒童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為目的。

    2、社會學習與知識學習相結合。

    3、建立混合組以取代傳統(tǒng)的同齡組:混合編班的教學組織形式最有利于兒童的發(fā)展。

    使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詢和癁橹行?,教學過程轉變?yōu)閮和g的相互交流經驗的過程;混合組環(huán)境接近于兒童日常自然的生活環(huán)境,有助于學習各種經驗,又有利于增強兒童同屬于一個整體的集體感和社會責任感;在混合組學習有助于促進兒童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

    4、家長、鄰里和其他成人的積極參與。

    5、教學活動不應只局限于幼兒園,教學活動也可以在其它社會團體和教育機構中進行,從而充分發(fā)揮非專業(yè)教育者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6、靈活的教學安排 ——根據兒童的生活情境來安排。

    7、將幼兒園變成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

    六、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德國十分重視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學前教育專家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

    約有 30%的學前兒童進入小學以后出現(xiàn)厭惡學習、 恐懼教師、攻擊行為增多等現(xiàn)象;提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兒童的不適應問題,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教師的要求上

    兒童在幼兒園時,教師對他們的要求與期望較少、較低;入學以后,教師對他

    們的要求與期望較多、較高,教師應幫助兒童減輕壓力。

    (二)在學習方式上

    兒童在幼兒園主要是通過游戲、探索、發(fā)現(xiàn)來進行學習的,在小學時主要是通

    過教師的講解、演示、操作來進行學習的,教師應給兒童留下一段適應的時間。

    (三)在行為規(guī)范上

    兒童的一些要求在幼兒園時被認為是正當的,在小學里則不然,教師要幫助兒

    童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把自己融人集體之中,用理智和規(guī)則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四)在同伴關系上

    兒童在幼兒園時結交的伙伴,在小學時可能已分離,教師要幫助兒童盡快建

    立新的朋友關系,確立在集體中的地位。

    (五)在時間分配上

    兒童在幼兒園時,可以有許多時間游戲、看電視,進入小學以后,則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學業(yè)上,教師要指導兒童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使兒童取得成功。

    (六)在學習環(huán)境上

    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環(huán)境較為自由、活潑,在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則拘謹、呆板,由教師控制,要做作業(yè),教師要幫助兒童適應新環(huán)境,以免兒童出現(xiàn)學習障礙。

    七、德國學前教育的特點

    1、聯(lián)邦和各州對于學前兒童入園問題并無硬性規(guī)定

    2、聯(lián)邦一級并無專門管理學前教育機構的部門,聯(lián)邦和各州政府都不規(guī)定學前教育的大綱和教育方法,而由開辦者決定。

    3.德國幼兒園不提倡對幼兒進行讀、寫、算等知識方面的教學,他們認為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

    4.混齡編班

    5.大部分的幼稚園只提供半天班。

    6.公私立幼稚園收費大致相同

    7.德國的幼稚園不提供娃娃車接送幼兒

    8.強調從游戲中學習,不進行分科教學

    9.提供真實自然的生活、學習與活動環(huán)境

    10.一日生活中注重孩子自我需要的滿足、自理能力及獨立性的培養(yǎng)

    11. 自由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則意識的統(tǒng)一

    12.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靈活計劃的協(xié)調

    星期一:創(chuàng)造性活動,包括粘貼、手工、圖畫、音樂等活動。

    星期二:主要是社會實踐活動。

    星期三:項目活動,如森林的主題。

    星期四: 體育活動, 包括室外的與室內的活動,

    最關鍵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快樂。

    星期五:社會活動,可以由父母布置,也可以進行項目活動、遠足等。

    13. 學前教育機構中融合教育的普及開展

    14.重視家庭教育

    15.在玩中進行教學

    (1)要培養(yǎng)幼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有主見,不是老師怎么說,別的幼兒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

    (2)要培養(yǎng)幼兒敢于說,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克服個別幼兒的害怕心理。

    (3)要幫助幼兒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如認識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進去

    ;認識電話亭,可以用來打電話。

    (4)培養(yǎng)幼兒手工勞動的能力,如寫字、拿針等,可以鍛煉幼兒的手,訓練幼兒四肢的技能。

    (5)教幼兒認識厚薄,認識顏色,學認 1 一 10 的數字,認識具體的國家,認識不同材料制品。

    (6)對幼兒進行音樂方面的訓練,學唱歌、跳舞、培養(yǎng)節(jié)奏感。

    (7)培養(yǎng)幼兒熟悉馬路上的交通規(guī)則,知道如何過馬路、看紅綠燈。

    八、德國學前教育面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

    1、東、西德具有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

    趨勢:使之趨同

    2、德國學前師資培訓有著明顯的層次性或等級性的特征。

    趨勢:幼兒園教師至少要在大專以上,最好是讓教師帶著問題參加培訓,提倡

    “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 ”。

    3、已有的幼兒園和托兒所遠不能滿足兒童入園的需求。

    趨勢:擴建

    4、德國幼兒園很少有對幼兒進行讀、寫、算等知識方面的教學及學外語的現(xiàn)象。

    5、近年來德國成立了許多所謂的“兒童之屋”。

    收 1-12 歲的兒童,它兼具了托兒、幼教及安親的職能,使幼稚園的功能多樣化了。其設立的緣由在于解決上半天課的小學生放學后乏人照管及急需工作而家中有三歲以下幼兒的父母的困境。

    “兒童之屋 ”給放了學的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和家庭相似的空間,在他所屬的小團體里有比他小的弟妹,也有比他大的兄姐。這種組合可以增加幼兒和其他不同年齡層兒童接觸的機會。

    6、除了“兒童之屋”以外,德國幼稚園也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幼稚園一樣接納有身心障礙的幼兒。一般而言,德國幼稚園一個班有22 個幼兒,兩名幼兒教師,有時再加上一位實習幼兒教師。為了鼓勵幼稚園接納身心障礙幼兒,政府明文規(guī)定收有身心障礙幼兒的班級可以增加一名幼兒教師或把班級的幼兒減為

    17 個,讓身心障礙幼兒能得到細心的照顧和引導。

    第十部分 俄羅斯的學前教育

    一、學前教育的機構

    1950 年,蘇聯(lián)全國只有4.2 萬個學前教育機構,服務于180 萬名兒童;1980 年,學前教育機構已增加到 12.7 萬個,為 1430 萬名兒童服務。

    由于初等教育的改革,兒童入學年齡已從8 歲降到 7 歲,學前教育的對象則為

    出生 2 個月到 6 歲的兒童。

    為了提高兒童入托入園率, 1984 年當時的蘇聯(lián)部長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

    改進學前社會教育和準備兒童入學的決議》 ,提出由蘇聯(lián)教育部設立跨部門的全蘇聯(lián)學前教育委員會,協(xié)調各方面的工作。

    1986 年,國家規(guī)定所有6 歲兒童都必須進入幼兒園或學前教育機構的高級班;

    1990 年,學前教育機構已達到14.6 萬所,學前教師有161.4 萬人,入學兒

    童有 1260.9 萬名。

    學前教育機構大多數由政府組建,少數由企事業(yè)單位興辦。

    企事業(yè)單位創(chuàng)辦的學前教育機構的設施比政府機構創(chuàng)辦的學前教育機構的設

    施要優(yōu)越得多。

    學前教育機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托兒所 :俄羅斯學前教育機構

    體系的第一個層次

    1、生源極不穩(wěn)定

    2、目標以養(yǎng)護為主

    3、對養(yǎng)護人員的要求較高 ——保育員

    一般為已婚并生育過的俄羅斯婦女

    (二)幼兒園是俄羅斯學前教育

    機構的主要類型

    1、公立幼兒園

    2、私立幼兒園

    (三)托兒所 ——幼兒園聯(lián)合

    1、托兒所 ——幼兒園聯(lián)合體受歡迎的原因

    2、托兒所一幼兒園聯(lián)合體存在的必要性

    0-7 歲是一個完整的年齡階段,教育應 該注重整體性

    3、 托兒所 ——幼兒園聯(lián)合體的教育模式

    (1)確立了整體性和連貫性的教育原則

    (2)建立了綜合性的管理體系

    (3)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和考核制度

    (四)幼兒體育學校

    ——培養(yǎng)俄羅斯

    世界冠軍的搖籃

    1、 幼兒體育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

    ——從培養(yǎng)

    體育幼苗到保護幼兒的生命與健康

    2、幼兒體育學校的教學內容

    (1)舞蹈 (2)體操 (3)游泳 (4)足球 (5)乒乓球

    此外 ,俄羅斯幼兒體育學校的體育活動內容還包括皮球、籃球、排球、手球、46

    網球、羽毛球、跳繩、投擲、田徑、武術、翻滾、滑雪和雪橇等項目。

    3、幼兒體育學校的教育方法

    (1)提高認知法

    (2)激發(fā)興趣法

    (3)體育訓練法

    (4)體育游戲法

    (五)俄羅斯家長管理中心

    1、家長管理中心的基本情況

    2、家長管理中心的基本觀念與實踐

    (1)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2)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意識

    (3)增強家長以身作則教育子女的責任

    (4)加強對家長的培訓

    (六)社會服務性學前班

    ——確保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1、社會服務性學前班的辦學宗旨

    ——使俄羅斯境內的公民

    均可接受教育,并得到保障

    2、社會服務性學前班的招生對象

    (l)家庭貧困的兒童,尤其是經濟貧困的單親家庭孩子

    (2)孤兒

    (3)殘疾兒童

    (4)棄兒

    3、社會服務性學前班的教學目標

    (l)入小學前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 (2)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3)祖國的關懷;

    (4)獨立生存的本領

    4、社會服務性學前班的師資隊伍

    5、社會服務性學前班的發(fā)展前景

    二、法規(guī)

    為了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1990 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發(fā)布了《學前教育構想》 ,

    強調幼年期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據當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來改革學前教育體系,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使學前教育機構呈現(xiàn)多元性。

    1992 年俄羅斯聯(lián)邦頒布了《教育法》,要求對教育機構定期進行評估鑒定、資

    格認證,為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1994—1995 年,俄聯(lián)邦教育部學前教育司研制了學前教育標準草案, 對學前教

    育機構的活動場地、空間結構、設備材料都作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

    三、學前教育的目標與實施

    (一)學前教育的目標

    俄羅斯的學前教育是要保證兒童在國家動蕩、教育變遷的情況下,仍能 “與家 庭合作,保護和增進兒童的健康,促進兒童身心的和諧發(fā)展,使兒童在入小學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作好入學準備。

    ”學前教育的目標是:

    1.為兒童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使兒童免受一切生理、心理的傷害,保證兒童身體的發(fā)展,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2.向兒童介紹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的興趣,發(fā)展兒童的智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3.向兒童傳遞人類的文化遺產,尤其是俄羅斯的文化傳統(tǒng),培養(yǎng)兒童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的精神,教育兒童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幫助兒童養(yǎng)成愉快、樂觀的心境,滿足兒童情緒交往的需求,提高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47

    4.給兒童提供學習民族藝術作品、民間工藝品的機會,培養(yǎng)兒童的美感。

    5.對缺陷兒童進行矯治、 給予幫助, 保證他們獲得與其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受教育權利。

    (二)學前教育目標實施的途徑

    一日活動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在兒童的一日活動中,注

    意通過游戲和各種活動來促進兒童體力、智力、道德、藝術能力的發(fā)展。

    1.游戲活動:俄羅斯學者認為,游戲是學前兒童的主要活動,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表演游戲、體育游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有巨大的作用。

    2.教學活動:有嚴格規(guī)定的專門的教學活動、標準化課程和無嚴格規(guī)定的一般教學活動,雖然都對兒童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但現(xiàn)在則更加重視后者,以充分發(fā)揮兒童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特殊活動:要引導兒童了解藝術,可選擇不同民族或地方作家、詩人、音樂家、畫家的作品,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民間創(chuàng)作和民間工藝精品,通過建筑活動、美工活動、音樂活動、戲劇活動等獨特形式,來對兒童進行藝術熏陶。

    4.交往活動: 主張師生要以平等的伙伴關系進行合作、交往, 促進兒童道德感的發(fā)展。

    5.自由活動:兒童既有年齡特點,也有個別差異,應把集體活動和小組活動、個人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讓兒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使每個兒童都能真正從中受益。

    四、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

    托兒所、幼兒園和家庭有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而實現(xiàn)。托、幼園所通過多

    種形式,給家長提供教育建議,幫助他們促進兒童各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首先是重視發(fā)揮祖輩家長的作用。

    教育研究表明,祖母 (或外祖母 )對年幼兒童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為了使她們

    能在隔代教育中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須對她們進行培訓,祖母學校應運而生。祖母學校的教師有教育心理專家、醫(yī)務工作者和學前教育工作者,擔負普及兒童家庭教育知識的重任。

    由于祖母學校學制靈活,有一二年的長期學習,也有半年、幾個星期的短期學習,再加上價廉質優(yōu),所以,深受祖輩家長的青睞。

    其次是考慮家長的興趣需要。

    為了幫助家長培養(yǎng)兒童某一方面的技能。學前教育機構把有關的知識印成文

    字資料,發(fā)給家長學習,給其具體的指導。

    例如,對訓練孩子游泳技能十分感興趣的家長,能得到關于這一方面的各種

    信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游泳的技能技巧:為孩子準備一個浴盆,使水深達到孩子坐姿時的胸部;讓孩子屁股坐在腳跟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從淋洗、把頭浸入水中,到在水下睜眼、呼氣,再到劃水、側面吸氣、學習自由泳等。

    再次是根據兒童學習的情況,進行適當指導。

    當兒童快要進入小學學習時,給家長以具體指尋,幫助孩子做好物質上、心理上

    的準備。

    例如,在新學年的前一周,往往是家長們?yōu)楹⒆淤徺I學習用品的繁忙時刻,

    一般要花費 2300 盧布以上,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1999 年比 1998 年增加了 —倍。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為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不僅要給孩子購買學習用品、校服和鞋子, 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孩子對小學的向往之情,期待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小學生。

    此外,學前教育機構還鼓勵家長、社會、企業(yè)、團體參與制訂教育計劃,選擇教育內容,共同進行管理。

    五、學前師資培養(yǎng)的課程

    高等師范院校 (師范??茖W校 )擔負著培養(yǎng)學前教育師資的重任。

    學生在校學習的科目主要有:生理學、心理學、外語、兒童文學、兒童語言發(fā)展、兒童身體訓練、兒童音樂活動、律動、學前教育學、各科教學法等必修課和選修課,每門課程都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

    通過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未來的教育者對職業(yè)有濃厚的興趣,對兒

    童有愛心,并能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之中;有較高的職業(yè)道德水準和較強的教育能力,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自我完善:把職前教育作為工作的起點,并重視在職進修和業(yè)務提高。

    例如,學前教育學這門課程,要向學生傳遞以下學習內容:第一章《專業(yè)入門》

    ,了解未來的教育對象和職業(yè)特點;

    第十一部分 法國的學前教育

    法國是世界上學前教育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其特點是重視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工作和幼小銜接問題的探索。

    一、學前教育的機構與發(fā)展

    法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很快, 兒童入托人園率極高,早在 1970 年,5 歲兒童的入園率就已達到 100%;1980 年,4 歲兒童的入園率也達到 100%:1989 年,3 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了 97%, 2 歲兒童的入園率也達到 33.7%。

    二、 學前教育機構的形式

    1.幼兒園(母育學校) :

    每周開放 4 天半 (周一、二、四、五及周六上午 ),每天開放 6 小時 (上、下午各 3 小時 );幼兒按年齡分班, 2—4 歲為小班, 4—5 歲為中班, 5—6 歲為大班。

    2.幼兒班:

    附設在小學,主要招收 3—5 歲兒童,為兒童進入小學作好身心的準備。

    3.托兒所:

    主要招收 2—5 歲兒童,在對兒童進行保育的同時,也對他們進行文明禮

    貌等方面的教育。

    4.保育室:為有緊急事件的家長,臨時照看學前兒童,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5.流動車:對偏遠地區(qū)的兒童,利用流動車,實行送教上門,到家服務。

    三、學前教育的目標與活動

    (一)學前教育的目標

    法國學前教育與其他國家有較明顯不同的是,它承擔著教育、保育、診斷和治療三種職能,即把社會、衛(wèi)生、心理三者綜合起來。學前教育的目的旨在促進兒童在體力、社會性、智力、藝術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為兒童未來的社會生活作好準備。

    學前教育的目標應包括:

    鍛煉兒童的身體,發(fā)展兒童的動作,增強兒童的體力,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fā)展。

    培養(yǎng)兒童自我服務的能力,發(fā)展兒童的獨立性,提高兒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學會關心別人,友愛別人,能與人分享、協(xié)商和合作。

    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探索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為讀寫算作好準備,發(fā)展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兒童的思維水平,充分發(fā)展兒童的各種潛能。

    培養(yǎng)兒童的樂感、繪畫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發(fā)展兒童對美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增強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使兒童懂得民主、科學,學會遵紀守法,發(fā)展健康的人格,以增進人類的幸福。

    (二)學前教育的活動與要求

    學前教育活動是實施學前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機構經常開展的活動有:

    1.體育活動

    旨在訓練兒童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培養(yǎng)兒童機體的平衡性及協(xié)調性。例如,通過進行律動,提高兒童動作的協(xié)調性;通過表演啞劇.培養(yǎng)兒童身體的表達能力。

    2.藝術活動

    旨在使兒童運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自由探索,獨立創(chuàng)造,發(fā)展藝術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能力。比如,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激發(fā)兒童對美的向往之情;通過收集藝術品,催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3 交往活動

    旨在幫助兒童獲取新概念,豐富詞匯量, 理解詞語, 掌握句法, 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使兒童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積極地與教師、同伴相互交流。例如,通過開展聽講故事的活動,培養(yǎng)兒童傾聽和問答的能力:通過表演木偶戲,擴大兒童的詞匯,增強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角色游戲,培養(yǎng)兒童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科技活動

    旨在幫助兒童了解事物的不同屬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獲得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例如,通過讓兒童參加制作、敲打、拼拆、修補等活動,豐富兒童各種建筑材料的知識,學會分類,掌握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四、學前教育的師資

    學前教育的師資主要由師范學校培養(yǎng)。

    學生在校學習可帶薪,享受教師待遇,畢業(yè)后任教,至少從教 10 年。執(zhí)教期間,教師每年都要接受政府部門的評估定級,每隔5 年參加 1 次培訓。

    五、學前兒童的家庭及社會教育

    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是托幼園所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學前教育機構采用以下幾種形式,來提高教育質量:

    1.家長委員會

    幾乎每個學前教育機構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 每年召開二三次會議,討論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計劃、課程設置、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2.參與園教

    學前教育機構鼓勵家長來此參觀、訪問, 參與、 支持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和教師一起布置活動環(huán)境等。

    3.接送交流

    教師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 主動與之交談, 并引導家長早上送孩子入園時,

    要把孩子送到班上,并和孩子、小朋友玩一會后再離開;下午接孩子回家時,不是接了就走,而是積極與教師交流情況,以配合教師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4.參觀展覽

    通過參觀活動,幫助兒童學習在幼兒園、家庭都不可能學到的東西。例如,教師、家長把兒童帶到巴黎動物園的未來博物館去,讓孩子目睹為 4—12 歲兒童舉辦的 “暴力, 該結束了”的游戲性展覽:有4 條游戲線路,每條線路都配有一則法國動物寓言,如群狼爭地盤,小鳥搶食小蟲子,雙峰駱駝取笑單峰駱駝、小貓指責老鼠。兒童手捧玩具沿線路進入迷宮,設法解決上述動物間的爭論、矛盾。

    通過參觀, 使兒童明白生活中的爭執(zhí)可通過對話、談判等方法來化解,而不必使用暴力的道理,學會傾聽、理解不同意見,寬容別人,幫助別人。

    六、學前教育與小學的銜接

    長期以來,國家政府一直重視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

    1975 年頒布了《哈比改革法案》、1989 年發(fā)布了《教育法案》 、1990 年又出臺了《教育法案實施條例》,使幼小銜接工作有了法律依據。法國在解決幼小銜接問題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理解兒童的學習階段

    在幼小階段,兒童的學習可分為三個時期:

    (1)前學習期, 2—4 歲的幼兒園小、中班兒童;

    (2)基礎學習期,幼兒園大班

    5 歲兒童和小學一、二年級 6——8 歲兒童;

    (3)鞏固學習期,小學三、四;五年級

    8—11 歲兒童。這三個階段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幼兒

    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每周利用

    1 個小時的時間, 共同探討處在不同時期兒童發(fā)展應有的水平及成人應為兒童創(chuàng)造的條件。

    (二)對教師進行相同的培訓

    在初等教育機構中任教的教師接受相同的培訓,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受小學教育方面的培訓, 同樣,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也受學前教育方面的培訓,

    他們了解彼此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三)倡導男教師加盟學前教育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 小學里男教師所占的比例高于幼兒園,

    鼓勵男性進入幼兒園任教,以便為幼兒提供性別構成比例相似的教育者,減少過渡的坡度。

    (四)監(jiān)督管理統(tǒng)一起來

    初等教育的視導員、 教育顧問具有幼小兩個教育階段的教育理論和實際經驗,

    能把幼兒園與小學的監(jiān)督視導工作合在一起,進行系統(tǒng)管理。

    七、學前教育的末來

    1999 年,國民教育部長克洛德 ·阿萊格爾在教育改革討論會上指出,

    學校的目的是使兒童獲得最大的成功,讓所有的兒童在接受文化和接觸開放的世界方面擁有平等的機會,提出在2l 世紀,學校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

    (1)改革教學大綱:重視基礎教育,把重點放在語言教育上,使口語與讀寫算并舉;給有特殊困難的兒童更多的幫助;加強對兒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

    (2)平衡教學時間:重視外語啟蒙教育、藝術活動、體育活動、接觸新技術以及進行科學實驗;在教學日的下午,輪流進行各種教育活動,使每個兒童都有機會全面展示個人的才能。

    (3)增強教師作用: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還要在課外活動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如成為學校樂隊的獨奏者、指揮者;既要與同事緊密配合,也要把校外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教育家提出法國的學前教育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發(fā)展:

    (1)為兒童設計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

    使兒童在了解自己國家文化的基礎上, 能認識、 尊重、接受外國同伴的文化。

    (2)為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使兒童有更多機會與人、與物相互作用,增長知識經驗,增強認知技能,發(fā)展交際能力。

    (3)深入研究兒童計算機教育問題,更好地了解兒童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挖掘兒童的潛力,為今后的學習作好準備。

    (4)廣泛開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研究,實事求是地分析家長的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態(tài)度、 教育行為與兒童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使園所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步調一致,促進兒童的成長。

    (5)重視研究殘缺兒童的教育問題,注意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促進殘缺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思考

    1、法國重視幼小銜接的做法及其經驗

    2、當代法國學前教育的特點及啟示

    3、法國學前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改革趨勢

    確 認關 閉


    福建自考培訓報名入口

    我已閱讀并同意《用戶隱私條款》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

    福建自考提升便捷服務

    福建自考報名

        福建自考網上報名     福建自考助學報名
    距10月自考考試時間:還有 4
    【請廣大考生提前備考】
    加入福建自考公眾號
    福建自考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入)
    加入福建自考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熱點文章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yè)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yè)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